作者:泰舜资产
题图:泰舜资产微信公众号
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近期包括一行一局一会在内的监管机构和四大行高层纷纷接受新华社采访。那么如何理解金融高质量发展?
中国特色金融之路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
中央金融办、中央金融工委在《求是》杂志发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以下简称《特色金融》)中表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基本要义是“八个坚持”,即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八个坚持”是管总体、管方向、管根本的,明确了金融工作怎么看、怎么干。
对此,农行董事长谷澍表示,将“八个坚持”作为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处理好金融功能性和盈利性的关系,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本源,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特色金融》中提出,金融脱离实体经济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须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天职,切实提升服务理念、能力和质效。
对此,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央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必须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关系,始终保持稳健性,管好货币总闸门,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主要表现在:一是更加注重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二是加强与财政、监管等政策的协调配合,持续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三是合理把握利率水平,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四是统筹内外均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尤其是要持续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加大对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的支持力度,做好五篇大文章,为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资本市场在整个金融市场中体量不算大,但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下一步证监会将围绕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推出更多务实举措。主要包括:第一,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第二,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第三,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第四,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
工行董事长陈四清表示,要坚持把实体经济需要作为金融支持的重点、创新的方向,不断优化资金供给结构,促进优化融资结构。聚焦主责主业,把优质金融资源配置到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统筹用好多种金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全方位、一体化、高质量综合服务。
关于五篇大文章,工行率先设立了“科创中心、特色支行、科创网点”三级专营机构,首创绿色金融全流程管理,率先将气候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农行不断探索创新,推动业务结构和经营模式持续转型升级。9月末农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超1.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超54%。中行准备全面调动总分行、商行自身和综合化经营机构力量,构建协同顺畅、高效适配的服务体系。截至10月末,中行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较年初分别增长34.08%、50.97%、34.87%。建行下一步将发力做好五篇大文章,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用好“技术流”评价体系,不断完善科技金融全链条、全周期、多元化服务。
伴随着经济转型,旧经济中的重要融资主体如房企和融资平台份额将逐渐降低,新经济中的融资主体如战略性新兴产业客户、科创公司份额将有所提高,这也需要金融服务体系的转变。尤其是多元化的股权融资和直接融资渠道亟需拓宽。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习近平于2016年1月26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2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别于过去以投资、消费、出口为三驾马车的需求侧改革,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使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基本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显著的成效是是上游行业的产能出清。2016年到2019年,我国累计压减粗钢产能1.5亿吨以上,退出煤炭落后产能8.1亿吨,淘汰关停落后煤电机组2000万千瓦以上。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特色金融》也提出,必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完善机构定位,强化市场规则,健全法人治理,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深走实。加快形成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自主可控安全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金融供给体系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
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人民银行将强化大型商业银行主力军作用,深化政策性银行改革,推动中小银行回归本源和主业,健全公司治理和内部管理,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在规模、结构、区域布局上更加合理。
参照过剩行业的产能出清,未来金融行业也将面临着一定程度的产能出清,其中重要的措施包括兼并重组。一方面,强强联合,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为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优胜劣汰,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实现中小金融机构的兼并整合和破产出清。今年以来已有新华信托、国泰金租等多家金融机构破产,更名重组的也不在少数。从过去四年的金融机构风险评级结果来看,高风险机构数量和占比持续减少,预计后续还将会有更多的高风险机构被出清,金融机构供给将有所减少。
金融监管与风险化解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色金融》也指出,必须全面加强金融监管。要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坚决做到管合法更要管非法、管行业必须管风险、建立健全兜底机制,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必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切实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把握好快和稳的关系,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扎实稳妥化解风险。
对此,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人民银行将配合有关部门和少数高风险机构相对集中的省份制定实施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方案,进一步压降高风险机构数量和风险水平。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方面,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金融机构按照依法合规、平等协商的原则,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债务风险,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健全债务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必要时对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地区提供应急流动性支持。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将紧紧围绕强监管严监管,坚决做到“长牙带刺”,持续提升监管的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和协同性。在他看来,金融监管全覆盖的要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管合法更要管非法,始终坚持金融特许经营、持牌经营原则。二是管行业必须管风险,严密防范一般商事行为异化为非法金融活动、衍生出金融风险。三是金融监管总局牵头建立兜底监管机制。其中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主要原则包括:一是坚持稳妥有序;二是分类精准施策;三是深化标本兼治。去年沈阳农商行承接辽阳农商行、太子河村镇银行,山西银行、辽沈银行等多家省级农商行的组建也都表明未来中小银行兼并重组还将更加频繁落地。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下一步将着力提升监管适应性、针对性,主要措施包括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落实监管主责主业、坚决消除监管真空、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对于关注较多的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将健全资本市场防假打假机制,完善行政、民事、刑事立体追责体系,“零容忍”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并依法将各类证券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严厉打击“伪私募”,清理整顿金交所、“伪金交所”。
对于市场高度关注的地方债务风险,工行将坚持疏堵并举,落实国家一揽子化债方案,通过多种市场化方式,支持地方政府降低债务成本、缓释偿债风险,形成风险防范化解长效机制。中行将完善多元化化债工具箱,积极支持地方政府稳妥化解存量、严格控制增量,并帮助提升地方政府自我造血能力。建行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积极稳妥、有力有序有效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强化对新业务合规管理,合理支持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
对于房地产风险,工行将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既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又大力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助推房地产向新模式转型。中行将严格执行各项房地产政策,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在风险可控、依法合规的前提下,保持房地产企业融资平稳有序,一视同仁支持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建行将扎实做好保交楼金融配套服务,召开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银企座谈会,发挥房地产领域优势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从上述表述来看,金融监管覆盖更加广,力度将更大。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风险化解仍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金融机构或将承担更大的责任。这也预示着重点领域风险化解可能非一朝一夕能完成。未来仍需要央行出台协同措施,否则银行补充资本压力将持续压制银行业估值。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由作者授权本平台发布,若有其他不妥之处的可与小编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