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跟踪 | 理财扩容600亿,外资大幅买入短债

郁言债市
2452023-11-20 16:13
好投课代表敲重点啦!!!11月13-17日,税期资金面波动,央行超额投放,但税期和政府债净发行提升对冲了宽松效果。资金仍处于偏紧状态,R001和R007在高位波动。存单发行量持续高位,但12月前大行压力上升。机构需求中,基金连续四周大额买入,保险配置下降,理财持续买入,外资重要认购存单。短端资产票息性价比显现,存单价格可能拐点即将到来。

作者:郁言债市

题图:郁言债市微信公众号


摘 要

11月13-17日,税期资金面波动,国内外公布数据均优于预期,长端利率窄幅震荡。截至11月17日,10年国开活跃券(230210)收益率较前一周变化不大,持稳于2.75%。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超额投放,但税期及政府债净发行规模提升等因素,对冲了央行投放带来的宽松效果。11月13-17日央行单周累计净投放规模超万亿元,不过流动性仍然处于偏紧状态,11月14-17日,R001基本维持在2.0%附近及以上,R007则在2.24%-2.25%的高位区间波动。银行供给方面,11月14日大行净融出规模快速由13日的4.28万亿元下滑至3.93万亿元,随后继续降至3.70万亿元水平;股份行净融出小幅回暖,叠加城商行融入需求减小,银行体系整体净融出水平相对稳定,截至17日为3.83万亿元,略低于前一周的4.05万亿元。

同业存单的定价权普遍在一级发行端,而在一级市场,中小行发行利率往往又需锚定大行报价,因此大行资金需求决定着存单市场利率的整体水平。从近期大行发行情况来看,8月至11月(截至17日),月度发行规模基本在5400-6400亿元区间,具有明显的超季节性(2020年同期月均3400亿,2021年月均2500亿,2022年月均3000亿)。放量发行的背后,是8月至11月较高的到期规模(每月均为5000亿元+),12月的大行存单到期量依旧在4000亿元+高位,不过大行往往倾向在12月中旬前完成发行任务,压力前置或许是扰动当前一级发行定价的重要因素。

从需求角度看,7月至10月期间,银行及货基对大行存单的一级认购占比有所回落,理财及外资等机构的参与度快速提升。大行一级认购占比由24.8%降至18.8%,货基比重由8月的14.9%降至10月的9.1%;与之相反,7月至10月间理财比重则由3.8%升至9.8%,其他机构(含外资)由5.9%提升至13.0%。随着一级买方刚需属性的减弱,发行价格的波动性或在不断提升。不过随着时间来到11月,我们发现货基一级配置的力量显著回暖,这说明银行资本新规对货基的影响,从预期转向落地,其影响大小可能在递减,即货基对存单的需求可能逐步恢复。从供需两个维度看,存单的发行利率或将逐步迈过高点。

银行理财存量规模延续10月以来整体回升趋势,11月第三周增长611亿元至27.62万亿元,但周环比增速放缓(11月前两周均在千亿元水平)。分运作模式看,除定开型产品外,其余类型规模延续增长趋势,每日开放型和最小持有期型产品环比增长260亿元和237亿元至11.0万亿元、4.3万亿元;封闭式产品较上周扩容384亿元至5.2万亿元;而定开型产品规模则环比减少630亿元至5.2万亿元,持续刷新自2022年以来低点。

机构行为方面,基金配置力量持续,11月以来连续四周大额买入,本周仍为最大买盘,各券种配置规模相对均衡。保险资管配置规模小幅下降,主要是因存单买入力度回落。理财则维持大额买入,存单配置偏好持续。近期可重点关注其他(含外资)行为,由于当前海外市场资金利率较高,套息空间过薄,不少外资类机构转向配置我国债市中的短端资产,10月末以来,其他(含外资)的周度净买入规模已经连续四周超过千亿,细究其构成,多为一半短期利率债、一半存单 。本周净买入1080亿元,包括1年以下国债149亿元、1-3年国债241亿元、1年以下政金债143亿元,存单497亿元,同时外资也是11月以来存单一级市场上的重要认购机构。

债市策略层面,我们维持之前的观点,短端资产的票息性价比进一步显现,同时存单价格的拐点或将至,左侧配置或相对占优。对于长端利率,如果不降息,继续下行的空间或有限,建议等待再次调整至利率上沿之上的时候,进行波段操作。

1

市场行情回顾

11月13-17日,税期资金面波动,国内外公布数据均优于预期,长端利率窄幅震荡。截至11月17日,10年国开活跃券(230210)收益率较前一周变化不大,持稳于2.75%。本周影响因素包括:税期来临,政府债净发行规模提升带动资金面收敛;10月社融及信贷数据均好于预期;MLF净投放6000亿元,虽然没有降准,不过投放规模超出预期;美国10月CPI、PPI同比双双低于预期,美债收益率下行;A股进入震荡期,股债跷跷板效应加强。

Image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超额投放,但税期及政府债净发行规模提升等因素,对冲了央行投放带来的宽松效果。公开市场操作方面,本周逆回购累计到期1.25万亿元,不过央行通过每日的大额续作呵护着税期资金市场,11月13-17日分别净投放950、710、210、1750、1490亿元,累计达5110亿元,15日还超额续作MLF释放6000亿元的中长期稳定资金。

尽管单周累计净投放规模超万亿元,流动性仍然处于偏紧状态,反映在价格上便是11月14-17日,R001基本维持在2.0%附近及以上,R007则在2.24%-2.25%的高位区间波动。从银行供给角度来看,11月14日大行净融出规模快速由13日的4.28万亿元下滑至3.93万亿元,随后继续降至3.70万亿元水平;不过在大行净供给能力减弱的同时,股份行净融出小幅回暖,叠加城商行融入需求减小,银行体系整体净融出水平相对稳定,截至17日为3.83万亿元,略低于前一周的4.05万亿元。

存单利率高位震荡,不过其余短端品种开始定价资金面转松,长端利率维持窄幅震荡。资金利率方面,R001、R007、R014分别上行22bp、22bp、35bp至2.01%、2.25%、2.56%。存单方面,3个月存单收益率下行1bp至2.49%,1年期存单下行1bp至2.56%。国开债中,1年期及3年期收益率下行3-4bp,5年以上品种波幅基本在1bp以内。非利率品种中,AAA-二级资本债表现较好,1年期及3年期收益率下行5bp,5年期收益率下行幅度达到9bp;AA+中短票中同样是5年期品种表现更优,下行幅度达到5bp。

Image

11月20-24日关注点:

  • 11月LPR报价(11月20日)
  • 政府债净缴款规模升至4625.5亿元,关注资金面变化
  • 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或发布

2

利率定价:短期内存单还是不定因素,长端利率开始进入震荡区间

在上一期的债市跟踪里,我们从供给和需求两侧来挖掘存单利率快速上行的潜在症结。得到的初步结论有三条:一是指标调节或是本轮银行提价发行存单的原因之一,但大概率不是主因。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政府债持仓占比提升往往对应其他资产的空间被挤占,作为高流动性优质资产,持有更多政府债反而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改善流动性指标不过由于“政府债缴款”行为涉及资金占用及腾挪,在短期内确实会对指标计算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二是此次存单提价发行的原因,或更多地落在续发压力上。我们拉取了全市场滚动30日的存单到期规模,与1年期存单发行利率作比对,发现2023年4月以来二者的正相关性显著提升。三是需求端的不足,银行及货基在二级市场大额卖出存单,表明其配置力量的不足,往往会催化存单利率快速上行。

作为一个相对特殊的品种,同业存单的定价权普遍在一级市场的发行人手上,而在一级市场,中小行存单的发行利率往往又需要锚定大行的报价,因此大行资金需求基本决定着整个存单市场利率的高低。近期6000亿增量MLF投放后, 1年期国有行存单发行利率不降反升,由14日的2.54%回升至2.57%。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也尝试从大行一级市场供需信息挖掘原因。

从大行的发行情况来看,8月至11月(截至17日),月度发行规模基本在5400-6400亿元区间,具有明显的超季节性(2020年同期月均3400亿,2021年月均2500亿,2022年月均3000亿),不过从净发行角度看,8-11月的到期规模均为5000亿元+,月均新增规模均不及千亿。12月的到期规模依旧在4000亿元+高位,不过银行往往不会将流动性考核压力留至12月的下半月,到期量大以及压力前置或许是扰动当前一级发行定价的重要因素。

Image

从需求角度看,7月至10月期间,银行及货基对大行存单的一级认购占比有所回落,理财及外资等机构的参与度快速提升。大行一级认购占比由24.8%降至18.8%,货基比重由8月的14.9%降至10月的9.1%;与之相反,7月至10月间理财比重则由3.8%升至9.8%,其他机构(含外资)由5.9%提升至13.0%。银行理财由于今年来产品结构的调整,逐渐成为半刚需型机构,不过外资在投资存单时,往往看重其利率与资金价格的套利空间,逐利性较强。随着一级买方刚需属性的减弱,发行价格的波动性或在不断提升。

Image

不过随着时间来到11月,我们发现货基一级配置的力量显著回暖,当前的增量规模主要集中于中短期限品种,3M及6M的占比分别为58%及36%。这说明银行资本新规对货基的影响,从预期转向落地,其影响大小可能在递减,即货基对存单的需求可能逐步恢复。从供需两个维度看,存单的发行利率或将逐步迈过高点。

往后看,我们之前报告提到截至11月中旬暂未出现超预期降准,反映货币政策发力可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央行对流动性的支持力度或由弱(OMO)及强(降准),边磨合边寻找市场需求的平衡点。本周MLF大额投放或是“渐进调节”的手段之一,6000亿元净投放对流动性的改善效果与全面降准0.25pct相当,不过MLF作为有成本的流动性补充,使得资金利率维持在政策利率之上,可以有效抑制金融套利。而在15日以后,部分投资者对于进一步降准降息地预期有所减弱,不过市场上也有投资者维持“宽货币再发力”观点不变,这种观点分歧也使得债市调整的空间有限。综合来看,当前市场缺乏做多或做空的一致性预期,在短端利率尚未明确回落的背景下,长端利率或维持在2.65%上下波动。

债市策略层面,我们维持之前的观点,短端资产的票息性价比进一步显现,同时存单价格的拐点或将至,左侧配置或相对占优。对于长端利率,如果不降息,继续下行的空间或有限,建议等待再次调整至利率上沿之上的时候,进行波段操作。

长短两端利率的定价参考:

自8月降息以来,债市受到流动性收敛的影响,定价逻辑出现较大调整,基于流动性体系的微观定价模型效力有所减弱。站在当下,对收益率曲线长短两端分别做“锚定价”,或是更有效的方法。

长端定价方面,2018年以来,1年期MLF逐步成为10年国债定价的锚,表现为10年国债收益率往往围绕1年期MLF利率上下波动。当市场存在货币宽松预期时,10年国债收益率通常低于MLF利率;当市场存在加息预期时,10年国债收益率可能稳定在MLF上方。其背后的逻辑是MLF作为银行的负债端,相对比较稳定,可以用于拉久期投资10年国债,因而当10年国债收益率明显高于MLF利率时,就存在一定套利空间,伴随银行买入力量增强,10年国债收益率会被压低,直到套利空间消失。

2021年5月以来,“MLF通道”的带宽已经收窄至-15bp至15bp,10年国债收益率与1年期MLF利率之差在[-15,+15]bp区间内的交易日数,占全部交易日数的比例超过89%。截至11月17日,10年期国债高于MLF利率约15bp,当长端利率回到“锚定价通道”上沿线后,开始进入震荡区间。

Image

短端方面,自2019年以来,1年期AAA商业银行存单收益率普遍低于MLF利率(除2020年的极端行情外)。对于银行而言,若存单发行成本过高,往往可以选择提高每月MLF的申报额度,MLF可视为存单利率的上限。截至11月17日,1年期AAA商业银行存单收益率为2.56%,高于MLF利率6bp,存单成本的提升或抑制银行继续采取该方式融资,直至存单定价修复至中性水平

Image

3

银行理财:规模增速放缓,业绩表现持续向好

(一)业绩表现:各代表产品净值均上涨,但环比增速有所放缓

本周截至11月15日,各类型理财代表产品净值均实现正增涨,但增速多放缓。近一周,偏债混合及中长债代表产品净值表现持续向好,但区间增幅较上周减小,区间收益率分别回落0.04pct、0.05pct至0.10%和0.06%(上周区间收益率为0.14%和0.11%)。值得注意的是,近1个月以来偏债混合产品净值呈明显的“V”型走势,自10月中下旬受权益市场表现影响骤跌后,11月以来持续回升,且连续两周实现各类产品中最大涨幅。此外,短债代表产品区间收益率较上周小幅提升至0.08%(上周为0.07%)。

Image

(二)理财扩容速度放缓,环比增长611亿元

普益标准平台数据源拓展,与银登中心2022年以来披露数据对比,其规模覆盖率提升至97%,因而我们以此外推估算全市场的银行理财产品存量规模(包括银行理财子及没有成立理财子的银行资管产品)。拓展数据源之后,理财规模更新频率普遍在月频或周频,滞后问题大幅改善。

截至11月17日,银行理财存量规模延续10月以来整体回升趋势,较上周增长611亿元至27.62万亿元。进入11月,理财扩容幅度边际递减,11月首周增加1619亿元至27.44万亿元,第二周仍保持千亿级的规模增幅,环比增长1227亿元至27.56万亿元,第三周增幅明显缩减,环比增长611亿元至27.62万亿元,但整体规模仍呈上升趋势。其中,理财子规模环比增长598亿元至23.53万亿元。

分投资方向看,本周规模增长主要由不可投股票固收+产品拉动。细分来看,不可投股票固收+产品跨季后规模持续回升,本周环比增长454亿元至6.3万亿元。其余类型理财产品绝对规模变动幅度小于100亿元,可投股票固收+,较上周小幅扩张64亿元至7.1万亿元;现金类理财产品规模与上周基本持平,为8.8万亿元;纯固收类和权益及偏股混合产品分别缩减90亿元、12亿元至3.8万亿元和1010亿元。

分运作模式看,除定开型产品外,其余类型规模延续增长趋势。本周每日开放型和最小持有期型产品环比增长260亿元和237亿元至11.0万亿元、4.3万亿元;封闭式产品规模呈稳步增长趋势,本周规模增幅加大,较上周扩容384亿元至5.2万亿元(上周增幅为190亿元)。而定开型产品规模11月初短暂回暖后,缩减趋势再次延续,环比减少630亿元至5.2万亿元,持续刷新自2022年以来低点。

Image

(三)风险端,破净率小幅回升,近1周业绩负收益率占比同样微增

本周理财子产品整体破净率小幅提升,较上周增加0.03pct至3.7%。回顾11月以来破净率表现,11月首周,伴随理财业绩表现回暖,全部理财产品破净率降至4.5%(10月末为6.0%);第二周各理财产品净值曲线持续走高,整体破净率较上周下降0.59pct至3.9%;本周或受到产品净值区间收益率增幅放缓影响,整体破净率小幅提升至3.7%。细分各机构类型来看,除国有行理财子外,各类理财机构破净率多下降。合资理财子、股份行理财子以及城农商理财子破净率持续降低,环比下降2.23pct、0.48pct和0.06pct至6.8%、2.4%以及2.3%,而本周仅国有行理财子破净率提升,较上月增长0.99pct至7.0%。

全部理财子业绩不达标占比持续下降,较上周减少1.02pct至24.7%(上周为25.8%)。分机构类型来看,11月(截至17日)各类别理财子产品业绩不达标占比连续两周下降。其中,城农商行和国有行理财子业绩不达标占比较上周分别减少2.01pct、1.09pct至16.4%和33.2%,降幅均超过1个百分点,为本次全部产品业绩不达标占比下行的重要推动量。其次为合资理财子和股份行理财子,业绩不达标占比环比减少0.88pct和0.73pct至77.3%和20.2%。

Image

Image

理财业绩负收益率占比方面,11月(截至17日)近1周内产品业绩负收益率小幅回升。11月以来,随着债券及权益市场情况向好,各类型产品业绩表现持续提升,11月首周近1周理财产品负收益占比为1.9%(10月末为39.1%),第二周延续下降趋势,环比减少0.7pct至1.2%。本周结合各产品7日内收益率中位数表现来看,可投股票固收+和权益及偏股混合型产品收益率较上周分别降至4.5%和-0.7%(上周分别为7.1%和37.7%),或带动业绩负收益率占比微增,较上周增长1.1pct至2.3%。拉长观测周期来看,近3个月理财产品业绩负收益率占比在10月末达到自6月以来的高点之后(25.0%),呈快速下降的趋势,11月首周环比减少1.8pct至23.2%,第二周下降2.1pct至21.1%;本周下降速度加快,较上周减少2.2pct至18.9%。

Image

4

机构行为:基金、理财配置规模维持高位,险资存单买入力度减弱

(一)基金:各券种配置结构维持均衡,整体买入量有所提升

基金配置力量持续,11月以来连续四周大额买入,本周仍为最大买盘。10月最后一周,基金从净卖出转为净买入,配置力量快速提升,此后11月以来,基金净买入力量延续,前两周分别为1357、1091亿元,本周基金同样维持大额买入,净买入规模为1349亿元,较上周增长258亿元,为周度最大买盘。

分券种来看,本周券种配置结构维持均衡,存单配置力度增强。利率债方面,本周基金配置规模小幅回升,净买入432亿元(上周364亿元),其中国债净买入163亿元(上周为105亿元),政金债201亿元(上周为165亿元)。类利率债方面,其他(二永等)净买入226亿元(前一周217亿元);信用债方面,在近期城投化债的背景下,地方债务风险明显缓释,市场对短端城投债配置情绪高涨,基金在信用债领域参与度有所提升,净买入规模升至335亿元,较上周增长48亿元;存单方面,基金配置规模大幅提升至355亿元(前一周223亿元),为2022年10月以来高点。

从期限上来看,各券种短端配置力量明显增强。国债方面,主要买入期限由中长期转为5年以下期限。其中,1年以内期限国债买入量提升至47亿元(上周为9亿元),1-3年和3-5年期限分别买入66亿元和71亿元(上周为1亿元、9亿元);而7-10年国债则由净买入转为净卖出27亿元(上周净买入96亿元);10年以上国债维持净卖出,但卖出规模减少至1亿元;政金债方面,期限则主要集中1-5年期,买入1-3年政金债175亿元,3-5年政金债171亿元; 7-10年政金债转为净卖出43亿元(上周净买入39亿元)。信用债方面,期限选择与上周相似,配置重心在短端,主要买入1年以内信用债188亿元,1-3年信用债106亿元。

Image

(二)保险:配置规模小幅下降,存单配置力度回落

本周险资净买入规模小幅下降,较上周减少64亿元至323亿元(上周388亿元),存单配置力度减弱为主要原因。

分券种看,存单、利率债为险资主要配置品种,且利率债配置规模持续提升,相反存单配置规模边际缩减。利率债方面,险资净买入为189亿元(上周152亿元)。细分来看,险资在利率债中以地方政府债为主,净买入230亿元,环比增长40亿元(前一周191亿元),国债净卖出18亿元,尚未重启配置超长国债;其他(二永等)方面,险资净卖出94亿元(前一周132亿元);存单方面,而险资对存单的配置量在连续两周的大额买入下达到较高水平,伴随着存单利率修复,边际配置力度随之缩减,净买入211亿元(前一周373亿元)。

Image

(三)理财:维持大额买入,存单配置偏好持续

11月以来,理财规模维持增长趋势,但增幅边际递减,11月首周增加1619亿,第二周仍保持1227亿元的千亿级规模增长,第三周增幅明显收窄,环比增长611亿元至27.62万亿元。结合净买入情况,规模高速增长带动的配置力量或延续,在前两周存续规模快速扩张的背景下,本周净买入规模为916亿元(上周910亿元),为周度第三大买盘。

分券种看,同业存单依旧是理财重点配置品种。细分来看,利率债再次转为净买入34亿元(前一周净卖出33亿元);信用债净买入规模较上周减少53亿元至164亿元(前一周为217亿元);二永债维持小额买入,净买入规模为43亿元;同业存单方面,本周大额买入存单676亿元(上周为703亿元)。回看11月情况,理财在二级市场对存单的买入量明显高于其他季中月,究其原因一方面或由于11月前两周理财规模保持千亿级的扩容速度,规模高速增长会直接带来存单的刚性配置需求扩大;另一方面,理财大额买入存单,或出于做高收益的目的。我们在《理财规模再增千亿,存单价格或现拐点》中提到,10月以来受供需两方面因素影响,存单利率持续走高,此时为存单性价比处于历史高点位,后续随着央行续作MLF缓解流动性,以及存单到期压力的下降,将会带动存单定价持续修复,届时将为理财带来可观收益。

其他资管产品(包含银行理财委外通道)净买入规模小幅回落,本周净买入753亿元(前一周为837亿元),同业存单为重点配置品种,其次为利率债。分券种看,利率债净买入158亿元(前一周为42亿元);存单净买入维持较大规模,净买入394亿元(上周413亿元);信用债净买入80亿元(前一周为120亿元);其他(二永等)净买入规模为121亿元(前一周为262元)。

Image

Image

(四)其他(含外资):连续四周配置规模超千亿,主要买入短利率及存单

外资买短债背后的原因,或与美债市场的严重倒挂相关。回顾2022年3月以来的美债收益率曲线,短端倒挂长端是一个显著的市场特征,不过短端利率高企的背后,更是“极贵”的资金借贷利率。随着加息进程的步步推进,SOFR利率也快速走高,2023年11月初达到5.32%,1年期美债与SOFR的利差在2023年3月开始降至50bp以内,多数时段在20bp以内,且多次出现倒挂情形,这也导致了在久期策略失效后,杠杆策略在美债市场同样不具有应用场景,交易员的操作空间多剩下票息策略。在此背景下,海外交易员开始不断挖掘其余国家债券市场的交易机会。

Image

丰厚的Carry回报以及锁汇带来的额外收益,提升了外资配置中国短期限债券的动力。2022年6月开始,远期市场(1年期的远期合约)开始预期人民币在未来相对美元走强,美元1年期远期合约的锁汇价格低于现价,即期汇率/远期汇率的比值来到1以上,叠加中国市场仍处宽松阶段,短端Carry具有较高的确定性及吸引力,因此外资倾向于通过衍生品合约或者换汇等方式,参与到该期限段资产的投资当中。往后看,在美国正式进入降息周期前,该现象或将维持一段时间。

Image

10月末以来,其他(含外资)的周度净买入规模已经连续四周超过千亿,细究其构成,多为一半短期利率债、一半存单 。本周其它(含外资)机构净买入1080亿元,为周度第二大买盘,其中1年以下国债净买入149亿元、1-3年国债净买入241亿元、1年以下政金债净买入143亿元,存单净买入497亿元,同时外资也是11月以来存单一级市场上的重要认购机构。

Image

5

杠杆率:银行间杠杆窄幅震荡,交易所杠杆在上升

税期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市场成交额震荡下滑。本周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周度均值为6.59万亿元,较前一周的7.20万亿元有所下降。其中周一为高点7.19亿元,周四则降至6.25亿元。隔夜占比方面,11月以来市场出于对资金面波动的担忧,更青睐确定性更强的7天品种,近两周隔夜占比基本在87%-89%区间震荡。

Image

分机构来看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市场,资金供给端方面,截至11月17日,银行体系净供给水平为3.83万亿元,较11月10日下降1408亿元。其中,本周大行与非大行之间的融出行为存在分化,大行净融出规模由11月10日的4.28万亿元降至17日3.79万亿元(周环比-0.51万亿元),非大行则由净融入3266亿元转为净融出452亿元(周环比+0.37万亿元)。弹性供给方面,货基净融出规模为1.51万亿元(前一周仅为1.58万亿元)。

Image

从资金需求端来看,截至2023年11月17日,基金、理财、保险机构、其他资管产品(包括理财通道)及券商自营净融入规模分别为2.11、0.01、0.54、1.04、1.65万亿元。重点非银机构的整体净融入量为5.36万亿元(前一周为5.51万亿元),需求的变化主要来自于理财类机构,其余机构净融入规模整体变化不大。从总融入角度看,基金逆回购总余额维持在2.33万亿元水平附近(11月10日为2.32万亿元)。

Image

本周银行间杠杆率窄幅震荡,不过较前一周水平有所回落。周一为周内低点108.58%,周二为周内高点108.95%,周五为108.70%,低于上周五的109.20%。

Image

银行间资金面趋紧,交易所杠杆率在跷跷板效应下有所回升。周一为最低点120.03%,周五为最高点120.21%,上周五为119.86%。

Image

6

基金久期回落

我们在《久期测算2.0版,兼具高频与精准》中,结合基金实际运作特点,改进了久期测算的方法论,并对各个季度内存续的中长债基(剔除了摊余型及定开型)进行了风格分类,根据基金季报中各券种持仓数据,将国债、政金债、同业存单及其他(多为地方债)视为利率型持仓,将企业债、中票、短融、非政金金融债及ABS视为信用持仓。参考23Q2结果,我们将利率持仓高于70%的品种归类为利率债基(共261只),将信用持仓高于70%的品种归类为信用债基(共424只),其余则归类为均衡债基(共213只)。

结合机构行为来看,本周基金在券种配置上相对均衡,利率债主要配置短端品种。体现在基金久期上,本周利率债基久期中位数由前一周的2.64年降至2.57年,周内呈先升后降趋势。信用债基久期中位数则由1.79年继续回落至1.75年。需要说明的是,久期模型本质上是通过分析一段时间内基金产品的收益序列特点,以此来捕捉不同期限仓位变化的信息,若基金在短期内频繁调整策略,久期模型所反映的结果或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Image

Image

中长债基整体方面,久期中枢水平近期呈震荡回落趋势。截至11月17日为1.87年,前一周为1.91年。

Image

此外,我们也沿用《一季度纯债基金规模“百态”》中短债与中短债基金的划分名单(Wind口径下的短债基金包含了中短债基),采用类似的方法对短债、中短债基金进行了久期跟踪,截至11月17日,短债基金久期中位数为0.86年(前一周为0.88年);中短债基金久期中位数为1.11年(前一周为1.11年)。

Image

7

供给端:11月中下旬政府债净缴款规模开始逐周提升

11月一级发行:

  • 地方债方面,1月1-24日发行地方债6044亿元,其中新增一般237亿元,新增专项债1357亿元,再融资债4450亿元(普通再融资债1011亿元、特殊再融资债3438亿元),净发行4749亿元。10月7日-11月24日,共28个省市披露计划发行特殊再融资债13565亿元。
  • 国债方面,11月1-24日发行11602亿元,净发行5340亿元。
  • 政金债方面,11月1-20日发行2918亿元,净发行1948亿元。

政府债发行节奏预测:

国债方面,根据11月已披露两只国债发行规模,2Y附息国债发行规模为1150亿元(和10月最高规模持平)、91D贴现国债规模为800亿元(低于10月贴现国债最高规模950亿元)。我们预计本次增发的1万亿特别国债和普通国债一起按照四季度国债发行计划发行。因此,按照四季度国债发行计划,主要期限附息国债按照1150亿元规模发行、主要期限贴现国债规模按照800亿元规模发行,超短(28D和63D)贴现国债和超长债(30Y和50Y)发行规模参考10月,则11-12月国债净发行分别为5300亿元、10100亿元。(即假设1)

然而以上假设并未考虑特别国债单独命名的情况,若考虑特别国债单独命名,参考以往经验,特别国债发行基本为5Y、7Y和10Y期限,若原发行计划中,5Y、7Y和10Y期限均为特别国债,则共计6900亿元(1150亿元×6只,11-12月各三只),新发1万亿元中剩余的3100亿元则需要增发代码,我们假设11月增发两支(共计1950亿元)、12月增发一支(共计1150亿元),则共计发行特别国债1万亿,其余期限照常发行,11月-12月国债净发行分别为7300、11300亿元。(即假设2)

地方债方面,考虑到10月已发行1.03万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假设四季度总量为1.5万亿,由于12月国债净发行量较大,我们在预测中适度调整地方债的发行节奏,预计11-12月分别发行特殊再融资债3000亿元、1700亿元。

加总国债和地方债,11月政府债净发行约9200-11200亿元,高出过去三年同期均值约4000-5000亿元;12月政府债净发行约12200-13400亿元,高出过去三年同期均值约5000-6000亿元。目前国债正在按照“不新增代码”的预期路线发行,在此假设下,11月政府债净发行规模的预测值为9300亿元,前期财政支出叠加新投放的6000亿MLF,对短期资金面形成较强的补充。不过12月政府债净供给可能依然在1万亿以上。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从供给的期限结构角度来看,地方债方面,8-9月发行的地方债相对较长,规模加权期限均在12-13年期间,10月新发地方债主要为特殊再融资债,发行期限主要集中在5-10年,7年占比最高,因此10月规模加权期限为9.6年。国债方面,2023年以来逐月的供给结构相对稳定,围绕4年上下波动,10月规模加权期限为3.9年。

Image

Image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由作者授权本平台发布,若有其他不妥之处的可与小编联系。

免责声明:
您在阅读本内容或附件时,即表明您已事先接受以下“免责声明”之所载条款:
1、本文内容源于作者对于所获取数据的研究分析,本网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由于该等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本网站概不承担;阅读与私募基金相关内容前,请确认您符合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条件。
2、文件中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保证可靠、准确和完整,但并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亦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不能作为道义的、责任的和法律的依据或者凭证。
3、对于本文以及文件中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以及文件发送对象仅限持有相关产品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请勿对该材料复制或传播。侵删!
4、所有阅读并从本文相关链接中下载文件的行为,均视为当事人无异议接受上述免责条款,并主动放弃所有与本文和文件中所有相关人员的一切追诉权。

0
好投汇
第一时间获取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好投汇」,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好投汇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

推荐阅读

0
0

评论

你来谈谈?
发表

联系我们

邮箱 :help@haotouxt.com
电话 :0592-5588692
地址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航空商务广场7号楼10F
好投汇微信订阅号
扫一扫
关注好投汇微信订阅号
Copyright © 201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18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