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奥林 从业证书编号 S0880516100001
刘昺轶 从业证书编号 S0880520050001
今天的主题只有一个:什么是CTA策略?
2022年上半年不可谓不魔幻,海内外的一系列事件使得曾经大放异彩的权益产品纷纷跌落神坛,无论是消费还是新能源赛道,都难以独善其身。
总的来说,今年上半年权益产品拉跨有两个原因:
1. 部分公募基金产品由于高仓位限制,导致无法通过砍仓减少回撤。
2. 权益标的本身表现不佳。
说人话就是股票表现拉跨又不让择时,这可咋办?大家不妨把目光看向其他产品或策略,比如CTA策略。CTA投资范围较权益产品更为广泛,涵盖股指、国债、商品、期权等。
CTA策略投资范围
数据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俗话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今年可不就应验了,我们来看看2022年上半年南华商品指数和Wind全A指数的走势对比,这不妥妥的剪刀差嘛。
2022年南华商品指数与Wind全A指数走势对比
数据来源: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如果你还执着于单一股票投资,这就算玩出花儿来还不如买入商品指数躺平呢。
然而今年CTA策略的高光时刻不仅仅是通过做多商品获得盈利,毕竟商品趋势行情在3月之后就基本结束,进入震荡。部分CTA策略通过股指期货进行多空交易,在4月之后仍取得不错战绩。
CTA策略有哪些优势?
上文已经说了不少CTA策略的优势,总结一下为两点。
1. 投资范围广,涵盖股指、商品、国债、期权等,东边不亮西边亮。
2. 仓位灵活,多空均可,灵活择时是CTA策略的一大特质。
除此之外,CTA策略相比于股票多头策略具备更充足的多样性。
CTA产品相关性
CTA产品收益表现相关性较低(2021年)
数据来源:朝阳永续,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我们挑选了部分头部CTA策略产品,可以发现其净值之间的相关性较低,远低于指增产品超额部分的相关性。去年头部指增产品的同时大幅回撤仍让人心有余悸,CTA相较来说还尚未到如此白热化竞争的地步。
CTA策略有哪些类型?
相比于权益产品,CTA策略的分类更为细致。从交易方式来看,有主观CTA和量化CTA,从交易频率来看,大致有超高频(0-5min)、日内(5-4h),中高频(1-3天),低频(3天以上)。
CTA策略分类
数据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从策略类型来看,大致分为三类:1. 套利,2. 横截面,3.时序。
套利策略简单理解就是获取走势相近品种价差回归的收益。举个简单例子,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都是可乐,消费群体,商业模式相近,所以长期来说这两支股票走势大体类似。不过有时候可能由于市场流动性,机构投资者调仓等原因,两者的价格趋势产生偏离,此时套利的机会就产生了。投资者可以通过卖出高价股换入低价股的方式,等待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价差回归,获得收益。
套利策略
数据来源:StocksCharts.com
横截面策略和多因子策略类似,博弈的是相对收益,简而言之,横截面策略赌某组品种涨得比另一组品种更多,或者跌得更少。结合中性敞口,获取相对收益。常见的横截面指标如下图所示,我们所比较熟知的比如动量指标。动量指标逻辑非常简单,前期涨的好的标的,由于情绪或机构交易限制会继续涨得更好。
常见CTA横截面指标
数据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时序策略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低买高卖。其中又分为传统模型和预测模型,两者的整体流程类似,预测模型会运用到更多的机器学习的技术,从而能一定程度上能做到对涨跌幅的预测,而非只有涨跌方向的预测。
下面这张图,显示了某对冲基金在交易布油时,传统模型和预测模型的信号区别。可以发现预测模型对小波段的抓取更为灵敏,随着行情推演,仓位变化速度更为迅捷。
传统模型vs预测模型
数据来源:The Hedge Fund Journal
作为CTA小白,策略种类繁多,都挑花了眼?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认为除了套利类策略外(有就买),策略交易周期的重要性高于策略模型本身。
长周期CTA策略本质上赚取的是Beta收益,当进入通胀区间内,商品自然会走出一波长牛,此时长周期模型能获取相应收益。
而中短周期CTA策略则更像是一个Alpha策略,若通胀预期并不明朗,相关标的指数进入震荡区间,此时中短周期模型中博弈相关因素占比更高,则更优一些。
从历史数据上也可以得到这一结论,不同周期策略的净值攀升时间区间是不完全一致的,长周期策略的收益提升依靠行情本身的大趋势,而中短周期策略的收益提升似乎更依赖震荡行情。
长周期vs中短周期
数据来源:朝阳永续,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站在当前这个时间点上,通胀预期Price in,成交量进入下行通道区间,我们更推荐中短周期CTA策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llin君行”,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