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真的关心城投债的相关信息的话,这篇报告是在合适不过的了,出自中信建投固收研究团队的高质量研报《价值连城——城投债投研蓝皮书》。
这篇报告一共分为五个部分:
Part 1 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对金融周期和信用周期进行分析,城投债(债务)的逻辑中既有大的周期性,又有政策的干预性。政策的干预发生在各种周期的拐点,表现是某些事件的催动加速或者延缓了经济运行的节奏。
Part 2 聚焦于各地城投债务的小周期,地方政府既要负债又要约束,过去是隐性负债太多,信息不及时或者不准确就无法做好监管。大资管新规后各地的债务开始逐步显性化,我们看到的则是债务数值在表内表外之间的转换。此外,城投债具有明显的区域属性——中国地域太大了,各区域的经济发展的模式和节奏都存有差异,使得地方负债的安全性与当地经济和人口的基本概况密切相关。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解决方案。
Part 3 对地方债务作为底层资产的研究,也就是城投债价值和风险的挖掘。到这里可以看出,通篇报告是从大写到小的,先宏观讲周期,后中观讲地方发展(债务是发展过程中必然伴随的产物),接下来讲城投债资产。这些资产的红利是不是还有?哪些地区有?需要注意哪些重要的节点和政策口径?以及背后一些核心的逻辑。
Part 4 城投债的区域化分析。到这个部分视角更加下沉,既然城投债带有地域属性,那么在分析的时候也需要分区看待。这里就涉及到选券的话题,其实就是选择区域。本报告指出了一个大方向,就是后市各地区域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将带来城投债资产的表现差异。
Part 5 杠杆数据。做分析必定要看数据,视角再回到宏观,对杠杆的数据进行分析。
从大到小,再回到大。看山似山,不似山,再似山。意境很可以,对城投债或者债券资产感兴趣的伙伴可以仔细阅读这篇报告。
以下是部分报告示例,建议大家找原报告来看!
经济增长的背后是需求和供给,而供需增长的背后是人。人没了,啥都没了。是不是跟我们尽调私募的概念很相似?
我们所在的世界,是以复数个体的人以及相互的感知产生。
我们经常听到很多鸡汤言论说讲要独立,但是我敢说90%以上的人不理解独立的本质。独立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共生,即与周边复数的存在共在的情况下,你才能有机会寻求独立。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没有其他任何的东西(或者人),那不叫独立,而是孤立。然后你发现自己无法对周边形成任何的感知(感官反馈),因为周边都没有任何的存在。这样你的存在与否没有任何的差别,在此环境下出现一个悖论,存在=不存在。
好像扯得有点远,总之不管今后要干什么,记住:
人,是最重要的!
继续展示报告的精彩图片~
以上仅是第一部分的内容,这份报告200多页,内容详实,信息全面,值得阅读更值得收藏。
大家可以到慧博或者Wind上找找,如果实在找不到,就在【无鱼】学习群里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