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二叔说市
题图: 二叔说市微信公众号
钱还在蜂拥涌入量化,尤其是私募量化,这个脉冲还在加速。
无论是家办,还是券商、国企自营,还是私行渠道,所有的人似乎都在蜂拥涌入量化,甚至有人目前只看量化,大有all-in量化的气势。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量化很火的旁边,躺着无数具主观私募的尸体。
旁边的主观多头几乎很少能募到资,现在怨声载道、骂骂喋喋。
三、四年之前,百亿明星基金经理也曾经耀眼过,投资人对他们的追捧,犹如目前black pink的全球巡演,一票难求。
对于这些现象,我太习惯了。来来往往,身临其境,皆为喧嚣。
因为,在目前中国的资管市场或者财富管理市场,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对着业绩看图说话,“追涨杀跌”是这个行业的终极归宿。
但是,一般而言,当一个东西被无脑追捧的时候,我就开始来提示下风险。
本号与市面上很多号最大的不同是,本号只能写风险,不能写机会和推荐。所以本号是枯燥的干货,那些大部分都是宣传机器和营销。
作为资深量化投资砖家,很多读者认为我做了好几年的“量吹”,那么今天我来做一次“量黑”。我们来说说量化高超额的背后,你所应该知道的一些真相。
1、今年量化产品的业绩曲线,超额集体又高,周度回撤又小,这是否代表正常现象?
(以500指增为例,平均超额15%了,有人的超额已经超过30%,周度回撤也就2%不到)
不是的。虽然说个体而言,存在一些天赋异禀的选手,比如...,但是总体而言,这跟整体的市场环境是高度相关的,指数整体差,两端比较好,流动性非常优异,这都利于量化的发挥。
但是,稍微动脑都应该知道,这个年代平均年化超额都能到30%以上,这是极为不正常的。
这不是无风险的超额!
还有,今年周度净值掩盖了很多真相,你不信check下日度看看?
2、量化管理人是不是都在搞小盘微盘股?所以超额高。
个体而言不一定,但是总体而言,即使大家总体对微盘暴露做了很多控制,但是小盘股的总体暴露不低(中证1800之外的股票)。
关注小盘之外,存在超大盘集中持仓的现象。如果我说有人最近尽搞大盘去了,比如银行和非银板块,你信么?
3、什么因子暴露比较大?
普遍而言,量化管理人在size上的敞口比2023四季度和2021三季度要小,但是在非线性市值上的敞口暴露在增加(比如超买银行和微盘)。我们看到很多人的Non-linear size因子收益巨大。
部分管理人,在size上有极大和极小的暴露,比如,一些人重仓搞银行,一些人买小微盘。
除了传统的这些因子外,很多管理人在行业和主题上,敞口不低,当然获益巨大。
3、量化对冲产品(中性策略)的曲线又稳又好,风险比以前低很多吧?
从底层风险来看,似乎不是这样。
先告诉你几个事实:最近以来,量化中性产品的平均日终beta暴露,已经达到正向10%以上的水平,有些猛人竟然裸露了20%以上的敞口(日内就更奇葩了)。所以至少在中性产品上,市值没有做完全对冲,也就是“中性不中”。
当然,这个beta敞口的集体裸露取向,跟当前的高贴水环境,高对冲成本高度相关,也跟当前小盘一直上涨的环境相关。
4、看托管的报告,很多管理人的barra归因上,因子暴露不高啊,尤其是高频量化,香的很,又小又美,你怎么看?是不是pure alpha?
恭喜你,进阶了,至少会看一下因子敞口。
总体而言,目前几家头部券商托管的金融工程老师们做了大量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感谢他们。
但是说句实话,每家的进步空间还是巨大的。一方面是数据的问题,托管的数据是不够的;另外一方面,托管仍然没有把更细的部分拆解清楚。对不起,托管报告的信息对我没啥作用…
用barra来看,至少应该做到CNE5或者CNE6的水平吧,用AXioma也行。
很多的所谓高频策略,在日内暴露了很大的敞口。高换手不代表低风险暴露,日内超额不代表是juicy alpha。具体我就不在这细讲了。
我的结论是:是不是pure alpha不知道,是pua是大概率的。
5、现在还有人加杠杆么?没有了DMA,现在是不是杠杆很低?
相信我,在一个又稳又好完美的曲线面前,会有一堆资金会选择奔赴。
目前仍然有很多人通过产品合同加杠杆,或者通过产品合同外加杠杆,尤其是中小私募自营做劣后和一些国企资金做优先。举个例子:你不信,可以去看看那些流动性好,高赎回费的合同,check下净值高波动后产品端的申赎情况。
很多中大私募,目前在海外的产品,也没卖出多少量给投资者,但是通过北向或者互换做的杠杆自营倒是不少。
量化的人们经过了2024后,似乎头更铁了:只要坚持,啥都能回来!
6、交易新规对量化有很大影响么?
拜托,就那个限制,连多股卡账户都没统一合并计算,你跟我来讨论影响?
再说,目前的市场环境,出了个规定,哪天小盘大跌,这个责任谁付?
万一谁又可能搞出来个deepseek,那更是耽误国之重器啊。
你没看各个地方政协和统战,还有科技局,频繁调研么?对量化呵护备至么?
7、投资者什么时候会结束追捧量化?
不知道,暂时不会。如果会,一定是亏了钱之后,尤其是渠道的客户。
投资者不但暂时不会,目前投资者对高收益的量化选股,空气指增,2000指增,怦然心动、趋之若鹜。
8、那么什么情况下,量化超额会大回撤?
不知道。但我猜测未来,中性产品还有大跌的一次,beta下行,基差不收敛,alpha大跌同时发生。
alpha大回撤的这种情形,很多量化pm跟我聊过,他们大体想法就是:目前国家队不会猛拉指数,所以我现在挺好的,股票都是模型选出来的,模型具有自适应性。
我不辩驳,但是我总是感觉,大家还是足够年轻,足够大胆。
这很正常,因为这片新兴土壤,钱太多且无知,所以仍然在奖励短期业绩好的人,即使冒险赌来的,也一样上规模,即使错了然后过两年大家会选择遗忘和原谅。
当然,也在奖励长期主义的人。
9、你说的这些好像有道理,但是我也看不懂。我想了解一下我买的产品,或者咨询产品,怎么办?
如果以上大家没看懂,这个很正常。请不要简单的看图说话,卖产品,那个太营销。
对于投资者而言,你要好好选择顾问了。
对于从业人员,你应该问下每个机构的总部人员,或者基金评价中心的人(产品顾问或者准入研究员),如果他们回答不了,那么就问下做FOF的人,如果做FOF的回答不了...那这一定是个假FOF吧,你可以去test一下。
BTW,如果是个真FOF,也不可能真的只收千二甚至不收费。你不信,去check下底层的返费和交易的佣金设置。
最后,本号与公司业务无关,不要对号入座。我知道很多渠道很多读者卖了很多量化,我也知道量化私募基本都看我本号。但今天只是谈的事实哈,不喜勿喷。我们一定要挪开自己的屁股,才能讨论问题对不对?
免责声明:
您在阅读本内容或附件时,即表明您已事先接受以下“免责声明”之所载条款:
1、本文内容源于作者对于所获取数据的研究分析,本网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由于该等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本网站概不承担;阅读与私募基金相关内容前,请确认您符合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条件。
2、文件中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保证可靠、准确和完整,但并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亦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不能作为道义的、责任的和法律的依据或者凭证。
3、对于本文以及文件中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以及文件发送对象仅限持有相关产品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请勿对该材料复制或传播。侵删!
4、所有阅读并从本文相关链接中下载文件的行为,均视为当事人无异议接受上述免责条款,并主动放弃所有与本文和文件中所有相关人员的一切追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