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量策组合配置学
题图: 量策组合配置学微信公众号
背景
近期,国内科技板块备受瞩目,热度持续攀升。然而,在这一片繁荣景象之下,实则潜藏着诸多风险因素,犹如隐藏在暗处的礁石,随时可能使投资者的航船触礁搁浅。
一、技术霸权生死竞速:
创新颠覆与先发者困境
其一,AI技术及其应用产品正处于高速迭代期,新的产品如DS、Manus等不断涌现。这一领域的竞争格局犹如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比赛,参赛者众多且实力强劲,目前根本无法确切预测谁将成为最终的赢家。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行业里,今天的领导者明天可能就会成为追随者。”就像曾经的手机行业巨头诺基亚,在智能手机变革浪潮中未能把握机遇而迅速衰落。
当前科技股中的许多企业,尤其是那些借势炒作的公司,就像在浪潮中奋力前行的小船,它们能否获取下一轮产业变革的“船票”,以及老牌在位企业是否还会被新晋的独角兽企业逆袭,都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典型案例:VR行业爆发时Meta和Magic Leap的千亿美元泡沫尚未消化,Web3领域OpenSea一度估值130亿美元却随NFT退潮市值缩水90%。埃隆·马斯克警示:"在科技领域,领先两步是先烈,领先一步是先驱。"
二、地缘政治的数字化狙击:
供应链断点冲击风险
其二、当前科技行业正处于中美博弈的前沿阵地,近来年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技术限制不断升级,例如华为遭受的一系列制裁措施,从芯片供应到技术合作等多方面受到限制。
这种技术限制以及可能引发的供应链脱钩等政策变动,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对整个科技行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国际政治就像一场复杂的棋局,每一步都可能影响到企业的命运。”一旦国际关系出现新的变数,科技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就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典型案例:2023年半导体行业剧震:美光在华销售禁令导致股价单日暴跌7%,ASML中国区营收占比从22%骤降至8%。基辛格曾断言:"如果说19世纪的权力来自钢铁,21世纪则取决于半导体制造能力。"
三、合规成本指数型攀升:
数据帝国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其三,科技竞争往往伴随着知识产权纠纷、重要隐私泄露、数据安全风险以及行业监管升级等不确定的市场与合规风险。
例如,Facebook(现Meta)就曾因隐私泄露事件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和监管处罚。在科技行业,数据如同企业的生命线,一旦出现数据安全问题,不仅会损害企业的声誉,还可能导致严重的法律后果。
“在数字时代,隐私和数据安全是企业不可逾越的红线。”科技企业在追求创新和发展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这些合规风险。
典型案例:
欧盟GDPR实施以来累计罚款超40亿欧元,仅Meta爱尔兰公司就因数据跨境问题被处12亿欧元罚金。哲学家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警示仿若预言:"当你凝视数字深渊时,深渊也在通过摄像头凝视你。"
四、流动性幻觉下的博弈陷阱
其四,科技成长股具有换手率高、对市场流动性极为敏感的特点。当市场资金大量涌入科技板块,拥挤度过高时,就像一群人在狭窄的通道里同时前行,一旦市场资金面出现紧缺,就极易引发热点主线的流动性踩踏风险。
典型案例:
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时期,许多科技股在短时间内股价暴跌,就是市场流动性突然收紧的结果。“市场的流动性就像潮水,涨潮时万物漂浮,退潮时则暴露无遗。”
2022年美股科技股暴跌时,木头姐的ARKK基金经历70%回撤,同期纳斯达克VIX恐慌指数飙升至35。
巴菲特曾警示:"借来的钱就像特制匕首,高手能用它表演艺术,常人却可能划伤自己。"
五、预期透支的估值狂欢:
故事与现实的残酷对照
其五,在Deepseek等叙事催化背景下,科技股估值的中枢被快速拉升。部分AI、机器人概念股的价格已经至少透支了未来2 - 3年的盈利预期,就像吹起的彩色泡泡,看似美丽却不堪一击,存在明显的估值泡沫风险。
典型案例:历史上,荷兰郁金香狂热时期,郁金香球茎的价格被哄抬到极高的水平,远远超出其实际价值,最终泡沫破裂,价格暴跌。
对比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思科126倍PE与如今AI概念股的200倍PS估值。AI驾驶独角兽Waymo估值从1750亿骤降至300亿美元印证了"债券之王"比尔·格罗斯的观察:"当价格超出内在价值100%是投机,超出200%就是骗局。"
六、研发军备竞赛吞噬现金流
其六,科技企业在宏观经济复苏早期面临着特殊的困境。此时市场付费能力还比较弱,企业的营收与盈利增速很可能无法达到乐观预期。同时,由于市场竞争加剧,研发费用不得不被迫提升。
在经济的寒冬里,企业既要保暖又要前行,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这使得公司自由现金流更加紧张,尽管有信贷政策上的支持,但经营杠杆的放大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增加了风险,存在基本面兑现不及预期的风险。
典型案例:商汤科技2022年研发投入41亿元,但营收仅38亿元;Zoom在远程办公退潮后利润缩水90%。
橡树资本霍华德·马克斯指出:"技术更迭可能让今天的资产成为明天的负债。"
七、机构抱团瓦解的脆弱性
其七,如果后续市场主题炒作退潮,偏理性的机构投资者往往会调仓至低估的顺周期或红利板块。资本具有逐利性,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资金会流向更具安全性和收益性的领域。
这种资金的转移就会引发市场交易情绪的风格切换风险。“市场情绪如同六月的天气,变幻无常。”一旦风格切换发生,科技股可能会面临较大的抛售压力。
2024年春节后A股明显转向,科技ETF单周净流出180亿元,同期红利低波ETF获110亿净申购。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名言依然适用:"非理性繁荣往往止步于最基本的算术法则。"
八、产业资本的夺门效应
其八,没有基本面支撑的估值泡沫容易引起上市公司重要股东(产业资本或小非)的减持行为。例如,当一些科技股的股价被市场过度炒作而缺乏实际业绩支撑时,重要股东可能会选择减持套现。
一旦后续出现较多这样的减持公告,就容易传递出上市公司股价被高估的预期,进而引发市场对公司价值的重新评估,存在股东减持行为的风险。“股东的减持就像是企业健康状况的一个信号灯,红灯亮起时需要警惕。”
2023年A股发生5470次重要股东减持,涉及金额超2800亿。正如查理·芒格所言:"如果钓鱼最有效的方式是选对池塘,那么聪明钱必然流向更有确定性的水域。"
九、风险全局透视
综上所述,科技股在技术方面存在迭代或偏差风险,在竞争方面面临市场与政策上的不确定性风险,在估值方面可能存在泡沫风险,在基本面上存在不及预期的风险,在交易情绪上存在市场风格切换的风险,在博弈方面还存在股东减持行为的风险。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国内科技板块短期的过热风险,谨慎对待其中的投资机会。虽短期未到极端泡沫区域,可暂时拥抱“合理的泡沫”,但没有基本面支撑的“故事”迟早会均值回归。
未来科技板块将呈现:
技术迭代(摩尔定律)×投资杠杆(金融炼金术)×地缘政治(修昔底德陷阱)的三重共振风险。
达利欧在《原则》中的警示可能一部分会在未来逐步应验:"技术创新创造的财富,也可能在金融杠杆下变成债务深渊。"
十、理性应对建议
建议参考投资中的"安全边际"原则:
审视标的公司能否在现有估值基础上经受住18个月的经营停滞考验,关注现金流与研发转化效率的"真实转化率"指标,警惕市研率(市值/研发投入)超过15倍的死亡交叉点。
彼得·林奇的提醒值得深思:"能将故事转化为持续现金流的公司才是真正伟大的投资标的。"
免责声明:
您在阅读本内容或附件时,即表明您已事先接受以下“免责声明”之所载条款:
1、本文内容源于作者对于所获取数据的研究分析,本网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由于该等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本网站概不承担;阅读与私募基金相关内容前,请确认您符合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条件。
2、文件中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保证可靠、准确和完整,但并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亦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不能作为道义的、责任的和法律的依据或者凭证。
3、对于本文以及文件中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以及文件发送对象仅限持有相关产品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请勿对该材料复制或传播。侵删!
4、所有阅读并从本文相关链接中下载文件的行为,均视为当事人无异议接受上述免责条款,并主动放弃所有与本文和文件中所有相关人员的一切追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