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二鸟说
题图:二鸟说 微信公众号
对市场多一些信心、多一些耐心,切忌短期内追涨杀跌
温馨提示:公众号平台最新的推送规则为算法推荐。非“常读用户”,不能保证系统每次都会将文章推送给用户。经常进行留言、点赞、在看、转发等互动行为,可增加被系统识别为“常读用户”的概率。
● ● ● ● ● ● ●
经历10月和11月的调整之后,A股迈入12月这个跨年之月。按照历史经验和日历效应,A股往往会有跨年行情以及春季躁动行情,时间一般从12月延续至第二年的3月(两会召开前)。背后的核心逻辑在于市场进入政策“空窗期”、业绩披露“空窗期”,扰动因素较少,叠加年初信贷投放力度较大、对两会的乐观预期等,资金往往具有较强的做多意愿。
对于今年来说,A股的跨年行情以及春季躁动行情更加值得期待。主要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市场调整足够充分,A股经历过长达3年的调整,悲观预期自9.24被彻底扭转,整体市场估值依然处于合理区间;二是政策暖风频吹,鼓励和支持的态度明确,正迈向高质量发展;三是经济刺激政策频出,加快企业资产负债表的修复,为A股提供基本面支撑。
那么如何把握先机、进行科学布局呢?我们建议大家做好分散配置,不要单押某一类资产进行博弈,从提高获胜概率和降低波动性角度出发,沿着我们一贯的思路,采用“宽基(底仓)+新质生产力(主线一)+红利(主线二)”的配置,构建稳中有进的组合,仍然是当下兼具赔率和胜率的投资方式。
一、做底仓的宽基如何选择?
A股市场宽基指数至今经历了三次迭代更新。第一代如上证综指、深证成指,主要表征单个市场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第二代如沪深300、中证500,主要表征A股多个市场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这两代的宽基指数多是规模指数,即主要从流动性和规模进行选股,编制规则较为简单。
而今,以中证A500(下称A500)为代表的第三代宽基指数已经横空出世。相较于前两代宽基指数,从编制规则的科学性、选股思路的与时俱进、行业个股覆盖范围等方面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蜕变,力求更好的刻画新时代的产业转型升级与资本市场结构变化,符合作为底仓配置的要求。
1、显著跑赢传统规模指数
A500自基日(2004.12.31)以来累计涨幅366.91%,分别跑赢上证指数、深证成指201.29%、116.25%。(来源:Choice,截至2024.12.2)
图:主流宽基指数走势对比图
来源:Choice,截至2024.12.2,红色线为中证A500,粉色线为上证指数,绿色线为深证成指
2、新质生产力占比显著提升
传统宽基指数单纯从市值和流动性出发进行选股,在行业层面不设限制,容易出现指数表现被少数大市值的传统行业“绑架”的现象。A500在这方面做了改进,强调“行业均衡”,下沉到三级行业选择龙头股,类似分层抽样,对行业覆盖更全面,分散程度更高。
从行业层面来看,A500对三级行业的覆盖比例达到97.8%,高于沪深300的67.7%和中证500的22.6%。指数覆盖了很多整体规模较小、成长潜力较大的新质生产力相关行业,比如A500相比于沪深300减配金融、能源和食品饮料等传统行业,超配电子、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医药、计算机等行业。(来源:Wind、中证指数官网,数据截至2024/10/31)
从个股层面来看,A500选股的核心条件为“从各中证三级行业选取流通市值占比最高或总市值在样本空间内排名前1%的股票”,确保可以筛选出细分领域的“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全面覆盖A股市场最具造血能力的头部核心资产。比如A500中有80%的权重来自沪深300,有16.2%的权重来自中证500,有2.2%的权重来自中证1000,其余1.6%的权重来自微盘股,成份股市值跨度大、覆盖范围广。(来源:Wind、中证指数官网,数据截至2024/10/31)
整体上看,A500兼具核心资产蓝筹价值属性和新兴产业高成长属性,能够更好的表征中国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变化,可谓“守正出新”。
3、更加便利海外资金配置A股资产
A股市场中,海外资金也是流动性的重要来源之一。A500在编制时参照国际经验,采用了ESG和互联互通等国际化投资标准对成份股进一步筛选,使得这个指数更具“国际范儿”,更加有利于境内外中长期资金配置A股资产。
其中,A500编制时会剔除中证ESG评价结果较低(在C及以下)的股票。ESG评价体系包括环境(E)、社会(S)和公司(G)治理三个维度,主要用来识别与评估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是海外资金投资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A500选股时要求证券属于沪股通或深股通证券范围,对市值、流动性、企业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4、成分股盈利能力出色
根据统计,A500的成份股数量占A股市场股票总数比例约10%,却为A股创造了接近63%的营业收入和70%的净利润,赚钱能力强。2024年内分红总额占全部A股超66%,股东回报高。(来源:Wind、上市公司公告,数量、分红数据截至2024/9/30,营业收入、净利润数据截至2024/6/30)
综上所述,A500从行业均衡、核心资产覆盖、ESG排雷、互联互通等多角度进行创新升级,选股机制颗粒度更细,成份股质量更佳,适合作为底仓配置,进行长钱长投,在组合中可以用来把握整体A股的贝塔行情。
在寻找跟踪该指数的基金时,我们发现2024年11月15日上市的A500ETF基金(512050)规模和流动性都位居同类前列。比如该基金在上市不足两周的时间内,规模就飙升至120亿元以上,增速居同类产品前列;上周(11.25至11.29)日均成交额达到29.42亿元,在11月25日之前上市的同类产品中排名第一。公司还提供了场外交易的联接基金, A500ETF联接基金(A类022430,C类022431),可以便捷的在众多平台购买,还可以设置定投,灵活性较高,交易成本较低。
二、新质生产力主线如何布局?
新质生产力是我们一直提醒大家注意的核心主线之一,进攻性较强,主要作为组合内“锋利的矛”。根据产业发展阶段、落地应用场景、政策支持力度等方面来看,低空经济、商业航天、人形机器人、新能源车+智能驾驶、人工智能等方向都值得重点关注。
近几年,虽然A股市场整体表现不佳,但是新质生产力由于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相关行业往往能走出独立行情。
比如2021年,A股结构性行情结束,但新能源车板块涨势强劲,宁德时代作为动力电池领军企业,自2018年上市后没几年就冲上了万亿市值。往后看,汽车电动化只是上半场,智能化才是下半场,因为智能驾驶将汽车这种传统的交通工具转变为高度智能化的“移动终端”,“解放”了驾驶员的双手,也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比如小马智行、萝卜快跑等无人驾驶出租车相继推出,预示着智能驾驶正走向全面普及。
还有2023年初和2024年初的AI(人工智能)行情中,传媒游戏、半导体、计算机等行业都有不错的表现。首先AI直接带动的是半导体设计和制造、云服务、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制造商、数据中心等领域,在实际应用中会提升各行各业的生产力,比如传媒游戏拥有相对较高的劳动力成本,利用AI降本增效的成果显著。
我们将新质生产力涉及的行业与主流宽基指数的细分行业权重进行重合度筛选后发现,像科创板、创业板的含“新”浓度都很高,当然也可以选择一些主动基金经理管理的均衡型产品。具体选择哪些产品来布局新质生产力行情,我们在以前的文章里详细介绍过,比如《如果牛市确认,哪些板块可能成为领涨主线?》、《盘点四只聚焦“新质生产力”的均衡成长型基金》,可供大家参考。
三、红利资产如何布局?
红利资产稳定性较强,和新质生产力方向相关性较低,主要作为组合内“坚固的盾”。
红利资产未来仍将成为市场主线之一,主要基于以下逻辑:
一是低利率时代的“利差”价值,12月2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同时政策大力倡导下,上市公司未来分红水平有望从质与量上有所提升,“利差”空间有望继续扩大。
二是稳定分红是企业盈利能力的一种体现,这类股票具备走出慢牛趋势的潜力,符合国家发展高质量资本市场的要求。
三是对于中长期资金以及互换便利工具的资金而言,获得稳定的收益是重中之重,而这恰恰契合了红利股票的特征,因为这些股票通常具有稳定的现金流和较高的股息率符合中长期资金对稳定收益的需求。
四是在市场波动期间,这类资产往往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甚至能够逆势走强,因而能够在账户中起到控制波动的作用。
具体选择哪些产品来布局红利资产,我们在以前的文章里也详细介绍过,比如《本轮行情的第二条主线,务必重视!》,可供大家参考。
四、结语
近期这波“主升浪”行情虽然来去匆匆,但彻底扭转了市场的悲观情绪,开始在市场中积极寻找机会并交易。叠加海外进入降息周期,A股处于向好发展的趋势当中。
因此,无论在心态上还是实操过程中,请大家对A股多一些信心、多一些耐心,切忌短期内追涨杀跌。相反,我们觉得应当以长期投资视角,用“宽基(底仓配置)+新质生产力(第一主线)+红利资产(第二主线)”的配置思路,应对未来的行情。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由作者授权本平台发布,若有其他不妥之处的可与小编联系。
免责声明:
您在阅读本内容或附件时,即表明您已事先接受以下“免责声明”之所载条款:
1、本文内容源于作者对于所获取数据的研究分析,本网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由于该等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本网站概不承担;阅读与私募基金相关内容前,请确认您符合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条件。
2、文件中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保证可靠、准确和完整,但并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亦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不能作为道义的、责任的和法律的依据或者凭证。
3、对于本文以及文件中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以及文件发送对象仅限持有相关产品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请勿对该材料复制或传播。侵删!
4、所有阅读并从本文相关链接中下载文件的行为,均视为当事人无异议接受上述免责条款,并主动放弃所有与本文和文件中所有相关人员的一切追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