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板会
题图:三板会 微信公众号
可亮说
每到岁末年初,总是要总结一下,公司的工作要总结,家庭的生活要总结,个人的思想其实也要总结。
元旦也好、春节也好,虽然不是分水岭,但确是重要的时间节点,人本就生活在时间里,划分节点,总计人生,还是有意义的。
前几年,差不多每年岁末年初,基本都有总结性的文字,可是22年12月份,市场阴跌,全家都阳,简直是对生理心理的双重打击,本不想写啥了,想想还是得从历史中寻找力量,于是就对历年总结做个总结,给自己个交代吧。
可这个交代,2022年底并未给出,就留到了2023年,今天把它写完,奉献给北交所,也奉献给诸位同道、同学…
01
2017年:新三板,充满希望
2017年11月我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新三板改变中国》,很多话都在书里讲了,因为2017年11月召开了十九大,内心还是对2018年的新三板市场的发展充满希望。2018年元旦的时候写了《2017往者不可谏,2018来者犹可追》(点击阅读),提出要从制度供给和市场主体培育两方面推进新三板市场建设。市场主体培育,尤其是用好券商这一市场主体,是我一直在提的建议。
这些年监管层也越来越重视,主要抓手就是从事新三板业务可以在券商分类评级中加分。在2022年最后一个工作日,北交所、全国股转又出台了新的券商专业质量评价和执业质量评价办法,覆盖面更广也更加细化,这是好事。需要提醒的是在市场建设初期,对于市场主体培育,政策出台的出发点应该是以赏为主,以罚为辅。所以北交所市场对于券商这一市场主体的态度与沪深这两个已经30年的成熟市场不能完全一样。
02
2018年:新三板,濒临绝望
2018年全年基本上是新三板的至暗时刻,相关政策迟迟不能落地,券商大量裁撤新三板部门,我当时所在的东北证券也是如此,新三板人的饭碗都保不住了,我在与大部分新三板人一样承受现实的压力之外,更经历着精神上的苦闷。我在朋友圈发过一段文字:
“闹革命的大部分都是饿着肚子的,饿久了,还没口饭吃,要么就饿死了,要么就老老实实回家种地了,革命队伍自然就散了。不过,只要因缘际会、风云再起,自然又会有一批人揭竿而起,有不平,有不公,就会有革命。期间每个新三板人经历的艰难困苦、冷嘲热讽,真的不足为外人道也。不管怎样,去留肝胆两昆仑…”
已经立志以新三板为业的我,看到这一革命事业如此低迷,革命队伍都溃不成军的时候,硬说内心是无比坚定,那是撒谎,那种无助和彷徨,也常常让自己彻夜难眠。现在翻看当时的文章,确实是苦闷的。
比如写了:
《新三板的堂吉坷德们》
《新三板的狼,真的要来了?利好中透露出的隐忧》
《国难思良将,三板再出山——兼论扭曲的货币传导机制》
《中国的问题,三板的价值》
《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会不会放弃资本市场?》
《新三板蹚路,科创板截胡》
直到年底,写了《新年寄语|新三板:2018,不悲不喜…》,说不悲不喜是假话,其实内心还是很悲愤的,这么说只是想继续给坚守的人以信心。但是痛定思痛,确实依然坚定看好新三板。我在此文中讲述了对我思想历程影响最大的三个人:一个是萨特,我说萨特让我选择了新三板,另一个是马克思,我说马克思让我认识了新三板,还有一个是钱穆,让我继续在逆境中为新三板发声,我相信:
这些文字,这些传播,虽然于现状或许无补,但它们却将成为今后的“历史意见”,因为支持新三板建设的这些人的意见,这些文字,是当代真实意见的表达,是真凭据和真意见,这些凭据和意见将会在不远的未来成为评价新三板建设参与各方功过是非的“历史意见”…张可亮,公众号:三板会新年寄语 |新三板:2018,不悲不喜…
至于新三板为什么会扯上毫不相干的这三个人,感兴趣,大家可以点击上面的文章链接,再去读一遍。
03
2019年:新三板,凤凰涅槃
因为2018年底宣布在上交所推出科创板试点注册制,这几乎成为压倒新三板的最后一根稻草,甚至根本不是稻草,而是灭顶之灾。在这种情况下,我又写了几篇文章论证新三板和科创板关系的文章,告诉大家科创板不会灭了新三板,新三板依然不可取代,且将在今年迎来利好。
《用马克思、科斯、哈耶克的理论解读科创板——在“三亚财经国际论坛”的发言》
在中证网“中证锐评”栏目发表书名文章《张可亮:设立科创板与改革新三板应统筹考虑》
2019年十月份,证监会宣布了全面深化改革新三板的政策,这可以说是一粒还魂丹,让新三板起死回生,凤凰涅槃,所有的新三板人都欢呼雀跃,我也写了几篇文章:
2019年年底时代财经对我做了一个专访《九问|“预见2020”——新三板的成人礼》,这篇专访中,基本集中了我想表达的想法,所以2020年元旦,就以此篇专访为总结了。文章中我讲新三板对中国资本市场具有以增量倒逼存量改革的革命意义,也具有肩负着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资本市场的历史意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是我从2016年以来就一直反复讲述的观点,现在也基本被官方采纳,成为官方用语。
04
2020年:北交所,潜龙勿用
2020年上半年,新三板市场在精选层利好的推动下,迅速上涨,很多新三板老人都赚到了钱,一改往日骂声不断的群风,开始不停地互相道喜发红包。7月份顺利推出了精选层,可是却大量破发,很多人又开始悲观失望,骂骂咧咧。
说实话,这时的北交所作为一个交易所,才刚刚诞生,确实稚嫩,还不能让他承担重任,确属于“潜龙勿用”的状态,但是应该潜心学习、潜心谋划、潜心运筹。
我又写了几篇所谓的“理中客”的文章,来解释这种短期的烂局面,继续看多市场的未来。
之后《时代财经》又对我做了一次专访,《深度访谈:精选层转板细则出炉,能否扭转乾坤拯救新三板》,对前期市场表现和后续市场发展做了总结和展望。
2021年元旦,我将在挖贝网举办的年终大会上的演讲整理成文,发了出来,算是新年贺词,《新三板,重新定义资本市场》,全文分了三个部分:
一是百年变局下,应运而生:从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的视角下,阐述新三板的诞生背景和历史使命。
二是学习探索中,重新定义:这部分我从四个角度的比较中,阐述了为何我说新三板重新定义资本市场,我认为这四个角度的不同,也是中国特色资本市场区别于资本主义资本市场的特色所在。
三是崛起道路上,不辱使命:此部分直接给出了三个结论,结论一,新三板是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结论二,新三板是资本市场的普惠金融;结论三,新三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资本市场。并提出改革改的不光是制度,也必须改革观念,要掌握话语权和定义权。
三个结论中的两个,即普惠金融和中国特色资本市场的提法,现在也被监管层认可,成为了官方表述。
05
2021年:北交所,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因为转板政策的推出,精选层果然在2021年春天抬起了龙头,也进入了视野,让人看到了它的无限潜力。
9月2日国家领导人宣布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交所,成为中国资本市场设立30多年以来最大的事。可惜问题依然出在资金身上,交易所的主力资金公募基金并不捧场,专项基金开市之后还未设立,规模也是杯水车薪。这导致2022年上半年一路下跌,当然这是后话了。
其实自从精选层推出之后,我就知道新三板稳了,可以把心放肚子里了,所以基本不怎么再写新三板文章。但这一年,还是发了一篇比较重要的文章《注册制,讲法治还是讲政治》,这是根据5月份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演讲整理而成的。文章探讨了我们实施的注册制,与大家预期存在巨大反差的原因,那就是我们要求政府部门讲法治,可是却要求部门领导讲政治。
宣布成立北交所之后,媒体马上跟进密集报道,我也接受了很多采访,经济观察报、新京报、每经投资研究院等媒体分别对我做了专访:
经济观察报专访题为《新三板8年老兵:精选层是成人礼,从精选层到北交所,新三板成家立业》;
中国财富网的视频专访题为《银泰证券张可亮:掘金北交所,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中国银行保险报发表了署名文章《北交所:先进的资本市场形态》,此文有删减,未删减全文后来我发在三板会公众号,题为《北交所,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2021年,是新三板的高光时刻,新三板人沉浸在欢乐之中。元旦假期受邀参加博鳌国际生态环境大会,做了圆桌论坛的主持,顺便带家人在海南放松了几天,也就没再写总结文章。
06
2022年:北交所,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因为2021年精选层时期的估值高涨,2022年上半年北交所就一直处于估值回归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又伴随着新三板人的骂娘。
我认为北交所已经成立,这些都不是啥问题,也没有像精选层下跌时再去写分析文章,反而写了一篇《新三板还需要萤火虫么?》,文章说新三板早已过了至暗时刻,有了最高领导人的关怀,就像是有了太阳,已经不需要我们这些萤火虫了,当然很荣幸,做过新三板的萤火虫,做过新三板的星星之火。
后来看到市场的寡淡和朋友们的抱怨,让我没忍住,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写了一篇文章。
上半年的文章是《北交所的战斗、战役和战争》,认为:
如果将北交所的建设看作是一场战争,它的全面胜利或许需要大约5年的时间,重要性的战役取得胜利,需要大约2年的时间。其中最关键的是要让他们看到赚钱效应,即首先要让国家队首先冲锋陷阵,国家成立引导基金、母基金,带动社保基金先入场,取得胜利,随后市场资金才会进来。这就像姜文《让子弹飞》的情节一样,民众和大户都是谁赢就帮谁,国家队首先要靠自己把这事干起来,才会带动群众一起攻碉楼,否则发枪、发钱、喊口号,都没用。张可亮,公众号:三板会北交所的战斗、战役和战争!
现在看这个观点依然成立。
下半年的文章是《北交所是新三板改革的手段而非目标,一个积极扬弃了A股的资本市场,才是中国特色资本市场》,主要是有感于现在的新三板人几乎都在投资谈论北交所,新三板的基础层和创新层已经没人关心了,另外对北交所的发展方向到底是沪深化还是特色化,也有所担心,这也是写文章的目的之一。
这一年也是特殊的一年,因为20大,《经济观察报》出了一期特刊,通过行业里普通人的职业经历反映行业十年的变化,我有幸被选为投行人的代表,聊了聊这十年来工作变迁和对行业的感受。我将访谈文章起名为《一个投行人的十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北交所在这一年也是终日乾乾,奋斗不息,做了很多工作,推出了诸如北证50指数基金等政策,原本我是对下半年北交所的行情有信心的,可惜千算万算,我没有算到年底的发行大跃进,政治任务,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打破了二级市场脆弱的平衡,此时的北交所真的是“终日乾乾、夕惕若厉”,好在“无咎”。
年底了媒体照样需要总结,和中信建投的李旭东总一起参加了正和岛的线上直播,对北交所明年的发展提了几点意见,最关键的就是资金!资金!还是资金!
07
2023年:北交所,或跃在渊,无咎
上面六部分是去年元旦前的总结,做了一点修订,现在开始写2023年的总结。
北交所的问题在2023年表现的已经很清楚了,就是需要增量资金,没有增量资金,二级市场每天五亿左右的成交,零点几的换手率,流动性枯竭,二级市场不活跃,也不可能有一级市场的高质量扩容。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1月8日我发了一篇文章《资本市场的理论革命——兼论平准基金》,指出中国资本市场应该从理论上去除西方影响,普惠金融才是社会主义资本市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向,且必须国家设立平准基金才能够平抑资本市场的非常规波动。
4月6日,我又写了篇文章《北交所,你赢定了!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指出“我们一定要高举新三板、北交所就是资本市场普惠金融的大旗,把这个定位占住了,就可以去跟中央、跟证监会,要各种政策,而且这些政策还是上交所、深交所要不到的政策。普惠金融,就是中央给新三板、北交所的尚方宝剑!”
监管层在2023年5月19日的活动中公开披露正在研究制定全面系统方案,促进北交所高质量发展,其中专门讲到了“研究明确面向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普惠金融执行标准,强化对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参与北交所市场的正向激励,更好发挥中介机构作用。”这是官方首次明确提出要在北交所推行普惠金融。其后,市场都一直处于对北交所高质量发展的全面系统方案的期待之中…
9月1日,在宣布北交所成立两周年的前夜,证监会发布了《高质量发展北交所的意见》,市场对政策有期待,但是对于如此之多的政策是超出市场预期。这份意见可以说是北交所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当天我晚饭没吃,就对此作了直播解读,确实兴奋。发个解读小视频,感兴趣的可以关注“新三板读书会”视频号,看直播回放或者相关视频。
在经历了2个月的酝酿之后,北交所二级市场终于成功破圈,走出了持续上涨行情,这个大家都看到了,我就不多说了,不了解的朋友也可以观看“新三板读书会”视频号中的视频解读。
2023年,北交所在10月份被基金解禁砸出了一个黄金坑,应了“在渊”,紧接着就从坑里强势反弹起跳,录得全年涨幅14.92%,也确实实现了“跃”。
当然最后两个月,面对北交所凶猛的上涨,让我感觉其已经开始向沪深靠拢,越来越像他的两位老大哥了,甚至在某些方面显示出超越之势,可这是我们想要的、国家想建的北交所么?所以我又写了《北交所,走到了十字路口》,重提北交所不能三板化也不能沪深化,还是应当坚守普惠金融的定位,不忘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初心。
总的来说,2023年的北交所犹如一个面临中年危机的男人,“或跃”“或在渊”,是一个折腾的过程也是一个质变的过程,有了2021年的“利见大人”和2022年的“终日乾乾”,2023年的北交所没有沉沦也没有随波逐流,终于还是“跃”上了台阶。
08
未来:北交所,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这部分,不是写2024年,而是未来…
未来,北交所一定会飞龙在天,这是每一个新三板人对他最美好的祝愿和最热烈的期盼…
但北交所的飞龙在天,并不仅仅是北证指数的一飞冲天,也并不仅仅是交易所的飞黄腾达。
我想北交所还是需要践行普惠金融理念,真正的承担起其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历史使命,探索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相匹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资本市场建设的理念和实践,才会不辱使命,才会利见大人!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由作者授权本平台发布,若有其他不妥之处的可与小编联系。
免责声明:
您在阅读本内容或附件时,即表明您已事先接受以下“免责声明”之所载条款:
1、本文内容源于作者对于所获取数据的研究分析,本网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由于该等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本网站概不承担;阅读与私募基金相关内容前,请确认您符合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条件。
2、文件中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保证可靠、准确和完整,但并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亦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不能作为道义的、责任的和法律的依据或者凭证。
3、对于本文以及文件中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以及文件发送对象仅限持有相关产品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请勿对该材料复制或传播。侵删!
4、所有阅读并从本文相关链接中下载文件的行为,均视为当事人无异议接受上述免责条款,并主动放弃所有与本文和文件中所有相关人员的一切追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