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魏一凡
题图:老魏一凡微信公众号
商品在任何时代,都是货币的影子。
在2024年,大家都说世界有点变了。
仔细一想,好像这句话每年都在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年初,我们看到黄金、美债、美元、原油同步上涨。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收集,渤海期货研究院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收集,渤海期货研究院
这些是有些反常识的?
大伙说:商品与货币的价格逻辑是不是要变了?
芒格曾说:做投资的,一要懂历史,二要懂货币。从历史上来看,听一下芒格的话大概不会错。
我们研究大宗商品实际上有一个路径:始于供需,终于货币。
数据来源:渤海期货研究院
咱们产业客户判断商品价格,第一阶段当然是先看库存,分析单一商品的供需矛盾。
然后随着产业一体化装置的迅速发展,研究逻辑从单一商品向产业链进化,最典型的是化工中的调油逻辑。
数据来源:渤海期货研究院
如果商品有了期货品种,那么基差逻辑与交割逻辑就是核心,于是产生了基差贸易群体,产业形成了套利模式。
后来,涌入大宗商品的券商宏观资金越来越多,竞争就越来越卷,宏观逻辑开始占主导,经济周期对大宗商品的研究就更进一步。
2020年后研究报告里不论述一下宏观政策,不讨论一下楼市对商品的影响,或不提一下特朗普政策,好像少了什么。
但是,宏观因子落地到交易层面上,那可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上一篇文章:《50图+16000字 | 大宗商品宏观与产业投研框架大全》专门讨论了宏观,从2023年开始研究宏观如何落实到交易层面上: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商品研究到最后,一定会进化到货币这个层面,因为商品的定价底层逻辑就是货币,是利率,是国债。
2024年又在交易美元了,美元的本质就是一张纸币,一个信用。这个搞清楚了,就能看清楚美元,国债,原油,铜,黄金的关系了。
要研究美元,得先从纸币的逻辑开始,这纸币的故事可多了。
1、纸币是咱们大美丽,刘太后发明的
据历史学家说,咱们远在宋朝就开始使用纸币“交子”,还是由北宋太后刘娥发起的。
这位太后了不得,通晓经书、历史,熟知政事,很懂经济,看这大脑门就知道不是一般的聪明。
据说,刘太后最初是嫁给了一位银匠,对于金银货币那是了解甚多。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到了宋朝,财政紧张,刘太后就拍桌子定了这事:发行纸币。
有了刘太后的创举后,纸币的发行就一发不可收拾。
后来到了西汉时期,为了筹集军饷,汉武帝要打匈奴,便开始发行“白鹿皮币”。
一时间,鹿都不够用了。
鹿有点纳闷了,都说与虎谋皮,跟鹿有什么关系?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不过汉武帝很有雄心,说了一句千古名言: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就这样从宋朝到大明,再到大清,发生纸币都开始多起来了。
更夸张的是津巴布韦,据说在2007年,每24小时商品的价格上涨一倍,最后直接把纸币全换了。
而德国马克的大贬值,直接引发了1930年纳粹主义的抬头,再后面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造成的灾难就不用说了。
所以,从远古人类捡贝壳当货币,再后来用铜钱,甚至养鹿取皮,再到中国银币,金币,再到现在的挖矿,叫比特币。
哦,还有游戏币,现在都是什么电子货币。
货币就是定价的锚,也是商品价格的本质逻辑,人类财富增长史,也是与货币贬值的抵抗史。
当纸币脱离锚,那么将走向通胀与债务无法控制的地步。
美国现在有近35万亿美元的债务。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美国彼得森基金会测算:这35万亿美元的联邦债务相当于每个美国家庭负债26万美元,每个美国人负债10万美元。
如果想还清这笔钱,相当于每个美国家庭每月拿出1000美元,连续还款22年。
所以,大家都盯着美元的泡沫什么时候崩溃。
这里就是最关键的问题了:
1、美元是一张纸,为什么还那么值钱?
2、如换成另外一个国家,如津巴布韦,那么其国内商品会如何?
所以,纸币之所以值钱,它又有一个底层逻辑。
纸币的信用是通过经济,军事,科技三大力量的支撑。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的蛋糕制作成本越来越高。
也就是说:
增量竞争,变成了存量竞争
那么,首先就是东方与西方各国竞争开始,最先影响的就是货币,通过货币进而引发商品的价格逻辑变化。
如果各国都不太相信美元纸币了,你说美国人自己能有信心吗,是持有商品更安全,还是持有美元更安全?
那么美元与原油的关系,就不是那么反向了。
如果美元的货币信用在下降的同时,加上全球经济贸易分裂,两种力量一起作用,那么会发生什么?
对,商品比起货币更加成为硬通货吧。
我们看一下黄金/美元的比值,铜/美元的比值,我们会发现美元实际一直在贬值,相对于黄金与铜的购买力大幅下降。
从2016年特朗普上台后,我们看到美元的价值相对在下降了。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收集,渤海期货研究院
2、全球货币与商品一体化解体
有了纸币的逻辑,咱们接下来聊一下全经济是如何走向一体化的?
然后,才能明白,全球经济怎么又开始解体了?
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发明开始,英国凭借科技先进的生产力,最先成为了世界霸主,工业化是全体一体化的必备条件。
随后西方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理论:
不同国家根据资源、技术和市场的不同,各自具有某种商品生产的相对优势,通过国际贸易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开启了中国加入全球国际分工的大格局时代。
中国有极低的泡沫率,同时具备极低的人工成本红利,也就是比较优势,这是英美等发达国家所缺乏的。
可以说,
世界上最勤奋的人民都来自于农耕社会,譬如,中国与印度。
西方国家的文化,从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再到美国等都是最早靠殖民与掠夺积累财富。
他们更擅长做局,而最简单的掠夺方式就是发动海上战争,或者殖民,到了近代文明之后,便是通过货币与商品价格进行明牌掠夺。
于是乎,我们看到这样奇怪的景象,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钢铁产业,拥有最完善的加工链条,以及最勤奋的人民。
但是,却不能享受制造业行业的利润。
因为,我们这么多年都是处于全球产业链的薄弱环节。
全球化可以用一幅图来说明:
上游:美国,英国,德国与法国等欧盟发达国家,提供资本优势
中游: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家,提供产业链体系、劳动力与技术
下游:俄罗斯,中东,巴西等国家,提供资源原材料。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收集,渤海期货研究院
其中货币的流向:美国与欧洲等发达国家提供美元资本,而中国等亚洲国家出口商品获得外汇,中国以外汇为锚发行对应的人民币。
俄罗斯、中东、澳大利亚等资源国拿到美元,再进行资源的开发,而资源类的项目开支周期比较长,我们称之为弱弹性的产业链。
但是需求端的增长弹性比较大,中游国家利用低廉、勤劳的劳动力不断进行深加工,供需不匹配,大宗商品的行情便产生了。
1、大宗商品的需求弹性>供给弹性,引发商品的大牛市,消费国需求大于资源国的供应。
2、大宗商品牛市->引发通胀->美联储加息打压需求(回收美元),消费国需求开始下降,但是资源国(中东、沙特等)的供应紧张。
3、需求衰退->全球经济衰退->美联储降息抄底资产(释放美元),消费国经济开始下降,资源国供应增加。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收集,渤海期货研究院
当三个环节都有利润的时候,大家你好,我好,都好。
消费国需要低通胀,中间环节需要加工利润,而资源端需要合理的价格。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收集,渤海期货研究院
但是,如果经济陷入衰退,需求降低的时候,威胁到资源国的利益,奋起反抗就是唯一的道路。
当消费国的需求增长比较快,资源国的价格上涨引发高通胀,此时,通过加息,引发美元回流美国,商品价格下跌,资源国的利润向消费国与中间国转移。
所以,消费国与资源国的矛盾是无法和解。
当原油的价格跌到成本线以下时,当消费国要通过加息打压通胀,降低需求时。
资源国的矛盾与消费国的矛盾就会比较尖锐,所以进入2020年之后,我们看到俄罗斯,沙特等中东资源国关系更加紧密,而与欧盟+美国等消费国的矛盾开始上升。
消费国的成本是比较高的,通胀难以解决。
为什么美元全球货币收割能力越来越弱,而且看到美国加息后通胀并没有完全解决?
其最本质的在于:美国自身对于全球掌控力的下降。
由于上游消费国-中间加工国-下游资源国都是一个闭环循环,中间通过美元货币运转与全球的物流,整体经济处于循环状态。
一旦美元的运转出现问题,那么货币体系就需要重新定义了,譬如,俄罗斯在切断了美元SWIFT体系后,只能自建交易网络。
了解普京的人知道,当年他上台的时候,是多么渴望加入北约,得到消费国的庇护。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普京:我们很想加入北约,给个面子?
特朗普:不行,你们俄罗斯人不洗澡,身上酒味太大了。
西方精英阶层、官僚阶层,对俄罗斯的戒心,从来就没有真正解除。
北约吸收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和一众东欧国家,让俄罗斯不快;而俄罗斯2008年出兵格鲁吉亚之后,也更让西方认为,俄罗斯不符合西方的价值观,不符合西方的标准。
这些都是表象,分析问题看主要矛盾,而主要矛盾要看利益分配。
从根本上来说,一个产业链条中:供应端与需求端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因为:
你的利润,就是我的损失。
所以,在2020年的时候,原油的价格下跌到10美金,甚至是负价格的时候,资源国的反抗开始了。
资源国在低价格的时候,通常是通过战争来获得利润重新分配。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收集,渤海期货研究院
我们参考了某券商的思路,把工业金属和战争的图也重新做了数据库,发现有色金属库存累积起来的速度也挺快的。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收集,渤海期货研究院
这样看来,世界格局就清楚了。
上述美元循环能够持续的前题是:美国实力未遇到挑战,其货币信用与全球贸易物流是一个闭环,但是2017年特朗普上台后对全球贸易进行打压,并且美元信用下降。
也就是:美元潮汐中的两大因素,货币流与商品流都开始割裂了。
4、欠钱还不起,只能赖账
那为什么特朗普上台后,全球产业链要开始脱钩了呢?
当欠了别人很多钱怎么办?是努力劳动还钱吗?
那是能还得起的情况下,假想一个人欠了很多钱,也还不起了,那它最想的干的是什么?
为什么2015年特朗普上台后,贸易战持续开打,WTO形同虚设,而俄乌战争甚至切断了美元的货币链。
在美国之前,1870年,英国是世界龙头国家,以英镑为核心的金本位货币体系带领全球的经济向上发展。
1970年代,美元取代英镑成为世界货币,而美元盯住黄金,各国货币盯住美元,美国挑战英国成功。
1985年,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和英国签订广场协议,此后日元比美元升值50%,日本从此进入失去的三十年。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收集,渤海期货研究院
美国财政部长康纳利说过:
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问题。
而现在,美元仍然是美国的货币,却是全球的问题,唯一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是黄金或类似黄金保值的商品。
华尔街资本说:黄金,白银,铜似乎是比美元更安全的货币。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收集,渤海期货研究院
推而广之,大宗商品的货币功能要发挥价值,商品比货币值钱了。
尤其是中东的石油美元,或是俄罗斯这样有实力的资源国家,产出大量的能源产品,是最担心换回来的货币安不安全。
5、大宗商品未来展望
回到当下的现实:全球贸易分裂与货币分裂是必然。
货币多元化也是有这样的苗头,美元信用也遇到一点质疑。
国内的产能无法出口,没有了消费端,内卷就成为必然,有内卷必然有外卷,从特朗普上台开始实行利已主义。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入解体时代,内卷就开始迅速蔓延!尤其是特朗普在2016年上台之后,全球经济一体化解体时代,内卷成为流行词。
当然,还有一个词叫躺平。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咱们回归到商品投资上来,由于全球经济体一体化解体的问题,2024年黄金与铜代表的有色金属出现大幅上涨行情,这实际上是对于纸币的信用担心,也是消费国-中间国-资源国全球链条的分裂的开始。
所以,2024年我们看到很多不同的现象:
1、有色产业链需求明明很差,但是价格也在上涨?
2、大宗商品价格大涨,基差却在下跌?
从我们渤海大宗商品宏观基差率来看,2024年基差超级弱,是近五年最弱的一年,与2020年差不多,这样的上涨行情自然不可持续。
数据来源:渤海期货研究院
大宗商品的交易,核心在于形成完整的价格投研体系,这里的完整,指的是在价格投研体系中需要对宏观与估值的概念有深刻的理解。
交易宏观,实际上就是在交易商品的估值,交易货币逻辑。
但是,如果只是宏观庞大的概念,不能落实到数据上,那么宏观的描述则是片面的,一定要形成完整的宏观数据库,同时与商品价格紧密结合起来。
我们需要找到最核心的因素变量,这就是:宏观库存,宏观利润,宏观基差,宏观供给与宏观需求。
回过头来看,2024年上半年商品交易的三大主线:
1、俄罗斯与中东等资源国的反抗:黄金白银与铜等各种矿相关商品上涨。
2、全球供应链中断:消费国高通胀不降息,加工国高库存去不掉,国内需求走弱,期货基差走弱,商品极差,库存极高,反而PVC等下游商品出现无风险套利空间,所谓物极必反。
3、物流导致商品板块分化开启:物流紧张导致的分裂,导致同一商品在某些国家过剩,又在某些国家紧张,像2024年一季节,物流问题引发伊朗甲醇过剩,而中国甲醇缺货。
国内的大宗商品与期货的价格也是确实受到中美脱钩的影响,譬如欧线是交易资源国的大反抗逻辑,中东产油国为了挺油价,是需要看到战争持续。
2024年就是类似重复2014年的商品逻辑,即,资源国的反抗。
买锰矿,买铜矿,铜矿,铝矿,氧化铝矿,除了铁矿,似乎各种上游端都在2024年前半年大幅上涨。
中美共同进入补库存周期的开始,当然我们认为库存可能是弱周期,但是,我们最近的数据看到,在2024年7月份,宏观库存周期的位置不再乐观了,我们预计交易国外宏观衰退的逻辑正式开始了!
记得2022年6月份,同样是交易海外通胀引发的衰退逻辑,我们做化工现货的企业都是每天看这个指标的:
数据来源:渤海期货研究院
每天国内收盘后,欧50指数与有色板块大幅波动,会通过金融市场的情绪传导到化工商品。
如果资源国的反抗带来商品价格上涨之后,由于需求端比较差,滞胀就会产生,而滞胀是萧条的前奏,也是货币消灭机制的按钮。
接下来,
一看国外货币逻辑:黄金与白银不再交易美元信用问题,与有色金属共同堕入衰退的大势中。
二看全球经济一体化解体时代,以黑色为代表的国内需求,甚至PVC与玻璃等建材也逐步受到宏观大势的压力。
全球产业链大格局与单一商品产业链的逻辑本质是上一致的。
未来将会看到大部分商品徘徊在成本线以下,甚至农产品都开始跌破成本,消费端的下跌通常是以消灭利润为第一目标,然后通过产能下降的传导,开启负反馈的进程。
似乎,与2024年与2014年的供需有些相似(都是补库周期+房地产周期向下),那么2025年大宗商品又会是什么情景呢?
也是当下要考虑的问题,再过2个月,期货主力合约就切换到2501合约了,2025年定价逻辑开始在盘面要反应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约瑟预言:埃及将出现7个丰收的年份,之后又将迎来7个荒年,建议法老要储备粮食以应对接下来的荒年。
历史的轮回,危与机总是相伴相行,在危险中我们需要看到机会。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由作者授权本平台发布,若有其他不妥之处的可与小编联系。
免责声明:
您在阅读本内容或附件时,即表明您已事先接受以下“免责声明”之所载条款:
1、本文内容源于作者对于所获取数据的研究分析,本网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由于该等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本网站概不承担;阅读与私募基金相关内容前,请确认您符合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条件。
2、文件中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保证可靠、准确和完整,但并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亦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不能作为道义的、责任的和法律的依据或者凭证。
3、对于本文以及文件中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以及文件发送对象仅限持有相关产品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请勿对该材料复制或传播。侵删!
4、所有阅读并从本文相关链接中下载文件的行为,均视为当事人无异议接受上述免责条款,并主动放弃所有与本文和文件中所有相关人员的一切追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