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好投学堂专栏作家,私募finder(知乎平台同名)
题图:百度图片
今天尽调了一家最近比较热门的私募,也是第二次尽调。
一、公司介绍
公司成立于2014年,2018年获批基金业协会“3+3”投资顾问资质,目前管理总规模16亿,公司现有近20人,超50%为投研,两名创始人都是学术界泰斗级人物,共同持股90%。
2014-2017年,公司以基本面为主,持仓周期较长,平均每月换手,策略逻辑性强;2017-2019年,不断加入技术面因子,提高策略换手频率,过渡到周频策略,策略稳定性提升;2019年至今,引入机器学习的方法挖掘因子,进行策略组合,进一步拓宽了超额收益的来源。(这段是从他们ppt里复制的)
公司目前产品线有三条:指增、中性和多空
二、策略介绍
这家的指增和中性策略我在去年上半年就已经尽调并且写过了,这次尽调主要以多空策略为主。
他们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做多空,目前规模已有7个多亿,规模增长的很快。
很多朋友可能不太懂什么是多空策略,简单来说多空就是把中性策略的股指端换成融券来做对冲,由于融券比较稀缺,所以多空策略做的人并不是很多,属于稀缺型策略。
多空策略的逻辑比较简单,对全市场股票(排除st等)打分排序,然后做多排在前面一定比例的票,做空排在后面一定比例的票,但同时要考虑行业、风格等方面的约束。
像这家私募,他们在多头和空头各持仓800-900只票,单票权重不超过1%,风格因子不超过0.25,这已经属于控制的非常非常严格的了,一般0.5以内就算是控制的很死了,单行业不超过7%。
严控风格的好处是业绩曲线更平滑,坏处就是会压制收益。
在去年融券新规出来之前,多空策略是可以满仓的,但新规出来后,对融券做了限制,目前场内券最高也就70%左右的仓位,除非做场外。
这家多空还是以场内券为主,目前多空策略中55%的多空+35%的中性。
多空方面,策略模型先生成多头(空气指增),然后再去生成空头标的(融券成功率95%以上),多头换手率60-80倍,空头换手70-90倍,
中性的多头与多空一样,都是空气指增,只不过空头端用的是IC、IM和IF。
在因子层面,公司采用人工+机器学习的方式,现有因子50000多个,70%人工,30%机器学习,不过这里的人工挖掘因子与大家熟知的因子可能不太一样,要不然不太可能会有这么多,机器学习挖掘的因子也会经过人工判断(不知道咋判断)之后才入库。
目前实盘中90%是人工因子,10%是机器学习因子,20%基本面因子,80%量价因子。
构建模型组合也是采用的机器学习。
公司采用流水线模式,大家分工协作,数据采集清洗、挖因子、模型构建、策略组合、优化、风控等都有专人的负责。
最后再贴一张业绩曲线:
来源:火富牛
三、总结
这家私募的多空策略规模不算小了,回撤控制方面应该问题不大,但收益能不能维持住还很难说,毕竟业绩时间不长,而且券源的稳定性以及融券的成功率能不能保持住也不好说,另外国家未来会不会对融券出台更严格的政策也说不准,大家可以先关注着。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由作者授权本平台发布,若有其他不妥之处的可与小编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