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EAD策略
盈余公告后价格漂移(Postearnings-announcement-drift,PEAD)或者称之为盈余惯性 (earning momentum)最早是由Ball and Brown(1968)发现,是指当盈余公告发布后,如果实际盈利高于预期盈利,股票会取得正向的超额收益,反之则取得负向超额收益。PEAD现象被认为是稳健的异常因子。
通常情况下,PEAD现象可以从财务数据和市场反应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财务数据方面,常用的因子主要包括标准化预期外盈利(Standardized Unexpected Earnings,SUE)或者基于分析师预测的标准化预期外盈利(Standardized Unexpected Earnings based on Analyst Forecasts,SUEAF)。
对于市场反应,常用的因子包括JUMP和EAR,其中JUMP是指公告发布之后的跳空形态,EAR是指公告前后的累计异常收益。
本次策略回测将从分析师的研究报告的角度,分析盈余公告发布后的超预期策略。通常情况下,在上市公司公布业绩之后,覆盖此上市公司的研究员会对报告做出点评,如果业绩超预期,会在研究报告中有所体现。相比于财务报告和市场反应的超预期分析,研究员的分析更具有专业性,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超额收益。
本策略是在上市公司发布业绩预告5天内,如果出现券商研报对公司业绩进行点评,点评报告的标题中如果包含“超预期”关键词(如下图所示),定义为业绩超预期事件。
2、回测方案
1)回测时间:2017-01-01-2021-12-31
2)交易费用:佣金双边0.1%,印花税单边0.1%(卖出)
3)成交撮合方式:次日开盘价买入。个股如果遇到一字板或者停牌,则不进行交易。
4)策略参数:投资组合最大持仓数量为60只股票,等权重配置;未满60只股票时,单只股票持仓上限为5%;组合内股票持有时间上限T1为60个交易日,下限T2为5个交易日。
调仓方法:在事件发生后,将事件触发的相关股票标的纳入买入候选股票池,如果此时仓位未达最大目标仓位(未到持仓股票数量上限),则将候选股票池中的标的全部买入(不买入次日停牌或一字板的),如果仓位已达到或者超过目标仓位, 则将所有持有时间超过某一时间T2的标的进行判断,将收益率最低的标的调出,然后调入候选股票池中的标的。此外,单股持仓时间的上限为T1,如果标的的持有时间超过T1,则将标的卖出。
3、数据
券商研报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站。爬取到2017-2021年合计10万余篇研报。
2017-2021年,券商研报标题确认的超预期股票事件共1437次(涉及2269篇研报),涉及738只股票。
事件主要发生在每年的1、4、7、10等四个月,即每年公司的业绩预告集中发布时间段。
4、回测结果
(1)事件驱动型动态调仓回测结果
2017-2021年的年化收益率为27.66%,夏普比率为1.18,最大回撤25.29%。2017-2021年的年收益率分别为26.02%、-15.05%、93.42%、57.53%和20.96%。
PEAD策略和A股指数累计收益率比较
PEAD策略相对A股指数的的超额收益率
PEAD策略回测结果大幅跑赢同期主要指数:
超额夏普比:
(2)交叉验证:按照定期平衡方式回测的结果
1、4、7、10等月第一个将交易日进行组合再平衡。2017-2021年的年化收益率为22.86%,夏普比率为0.97,最大回撤27.3%。2017-2021年的年收益率分别为16.8%、-20.9%、71.3%、62.8%和25.2%。
5、结论
回测结果表明,PEAD现象在A股也是一个稳健的超额收益因子,能够获取大幅超过市场基准的回报率。PEAD因子结合动量因子后,能进一步改善回测收益。
后可续进一步拓展超预期的定义,深化对PEAD策略的研究,并结合技术指标设计交易策略,增强PEAD策略的收益率和稳健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MathInvestment”,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