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二叔说市
题图: 二叔说市微信公众号
一、基金经理们怎么看市场
绝大部分股票基金经理认为:这已经是牛市,并看好下一阶段的机会
当然,对于机会方向在哪里的判断,大家看法有些不同
基金经理普遍认为:是结构性牛市,而不敢下全面大牛市的判断(除了少部分借机鼓吹、想募资者除外)
目前讨论景气度比较高领域被大家广泛所讨论:创新药、新消费、光模块PCB等
但具体每个人上车没,投了多少,这里面相差很大
总体上,基金经理们今年一半的净值是最近一个多月普涨贡献的
私募基金经理普遍投了港股,无论是整体板块配置还是结构性配置,比例并不低
即使当前AH溢价率已经在历史低位,但是目前南向还在持续,这跟结构性机会获取和交易流动性限制高度相关
量化的基金经理居然也认为是牛市!并且认为小盘股牛市要持续!
尤其觉得自己的模型alpha要持续,没啥问题
在全市场资金的追捧下,量化目前确实是当红炸子鸡
这,我就不评论了哈,他们量化的观点不重要,稳定超额才重要
CTA的基金经理们今年又没怎么赚钱,并近期出现两边打脸的情况
但是:大家都觉得波动率起来了,未来应该是机会
主观商品的基金经理目前看着弱现实和偶尔下降的库存,想做多,纷纷都在张望和期盼:反内卷能否持续?
债基的基金经理们最近面临债券的调整
虽然不敢喊大牛市,但是享受了6年牛市后,目前总体判断是:
债券没有大跌基础,利率上行空间有限,跌了就要加
久期稍微降了一些,但是当前市场的久期也不低
不过跌了一阵后,心虚者多了起来
国债、金融债都要交增值税了,不大利好利率债,这各种利差可能还要压缩
二、投资者在忙啥:牛市氛围下,钱还在涌进来
陆续见了些投资者,涵盖上市公司、企业家、高净值个人和家办
即便大家对于经济现实较为悲观,但是钱是诚实的
总体感受是:客户越大,动手的越早,幅度也开始逐渐加大
虽然过去两年,市场里的很多钱去了存款、银行理财和保险,尤其是卖保险的人在贩卖利率下行的焦虑
但是当利率下到2%之后,固收类产品销售会面临增速急速下降的情况
今年存款、保费、银行理财的增速在显著下降
大客户可以接受2.3%的三年定存或者一年存款贴息
但是接受不了持续1.5的定存和不怎么赚钱的银行理财
更接受不了3.5%兑付不了的、违约的信托和三方理财
大客户的钱出现了投资增值焦虑
所以,如果未来债券市场利率提前上行导致理财亏钱现象,而存款利率又被压在低位的话
那么会出现严峻的:金融脱媒的情况
也即,全市场客户的钱会从表内走向表外,会从银行走向非银
至于是不是中国股市能够承接,长期而言,我对此是打个大大的问号的
对于短期,我丝毫不怀疑
因为,大客户们以实际行动都在纷纷下场,甚至出现了赶紧投怕踏空的FOMO心理
今年以来,大客户们钱从t0、套利、高频,追逐到了量化中性,从量化中性追逐到了量化指增
从300指增追逐到2000指增和量化选股
只要业绩还可以,存在发售即秒光的情况
不光是客户们,机构的代销甚至FOF投资人,选品也是一样的,追业绩动量
在几十个点的收益率面前,在疯狂追逐业绩动量投指增投量化
部分的股票私募也是吸睛不错,当然都是过去几年业绩表现好的私募
我发现对于股票私募大佬而言,在募资方面,业绩是第一生产力,但是几何级数则要靠传销和讲故事的能力
总体而言,主观多头份额是在减少的,市场抛弃了一些回撤大的老人,但是业绩好的新来者在讲新的叙事
基金公司的销售,在业绩好的时候就到处发广告:似乎越来越走向ETF化和赛道化
我说过,似乎而言,追高是这个市场的宿命
而止损则有很大不同
大客户止损相对理性一些,小白容易回本就跑,然后再追进来,套牢后死不赎回,骂骂喋喋
从区域来看,南方率先行动、频频爆单,尤其是包邮区的客户们
北方则几乎完全塌陷,新增量岌岌可危
(这里不含机构业务,很多机构业务总部都在北京,尤其是金融机构)
面对市场几乎无像样回调的一路上涨,以及销售的加仓微信轰炸
客户的风险偏好,从保守开始转向要追求收益
从稳健增值转向要积极进取,“抓取这一波机会”
写到这,很多人觉得是不是风险大了?心里有点虚?
我给大家一个支撑吧:大部队还没到!尤其是你身边的七大姑八大姨们吧
以上只是谈到的现象,都是发生在信息相对畅通和嗅觉灵敏的大客户们而已
现在确实就是牛市!今非昔比
去年今日,喊破喉咙都没有用,不信看看去年写的投资者都在想什么?
现在,不用喊,天天怕踏空,都督促你建仓
很多人已经出现FOMO心理
当然很多情绪也是被理财经理带动的
那么理财经理们都在干嘛
三、理财经理们:经过熊市,28分化加速
躺平的仍然躺平,觉醒的一直在奋进
今年业务氛围很好,很多机构很多人业务开始加速,总量和增量都表现得很好
但是如果你细细拆解下来看的话
业务好一大部分是客户在牛市里的自发行为,没有销售的服务、业务也会好
比如那些无人照看户的股票交易佣金业务,比如散户的两融
剩余一部分贡献,是20%的人甚至10%的人发力了,并开始加速
大部分都还躺着呢,你不信,看看每个个体的数据?
50%甚至以上的人,今年有效拓客、AUM、创收,是没有跟上平均增速,甚至没有新增的
经过一轮熊市后,过去在熊市里在持续努力和铺垫的人,在去年反应比较快的人,在今年还持续努力的人,近期开始有了持续正反馈
而大部分人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业务全佛系
今天转发下特朗普贸易战,明天转发下“大势研判”,后天又发发公司IPO新闻的广告,如此而已
我没有批评谁哈,这个是个客观规律,大家要认清这个现实
行业净值化转型后,28分化现象是主旋律
放到任何一个国家都如此
行业从人员太多,但是人均产能过低是现实
何况面对通缩和业务毛利率下降的环境,只有人均产能上来的人才能survive是很正常的
所以,基本上这行业,人的扩张结束了
只能招高质量的人才能有边际增量,才能对净收入和payout raito 有帮助
但是这个太难
招进来后,如何让大家上产能?而不仅是纷纷掉规模,只会一条路拉磨的牛马?
这又是另外一个相当大的课题了
对于以上,如果大家不信?
可以去基层团队内部看看每个人都在干嘛即可
我预判一下,大盘如果到了4000点,全民都会开始活跃起来
各个公司都会洋溢着牛市的氛围
当然,那是后话
牛市之后,又会有人离开,甚至抑郁、跳楼
其实,我觉得,不适应就离开就好
对自己好点,对家人好点,别过度内耗
跟对人,朝着对的方向,持续做对的事情,很重要很重要
免责声明:
您在阅读本内容或附件时,即表明您已事先接受以下“免责声明”之所载条款:
1、本文内容源于作者对于所获取数据的研究分析,本网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由于该等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本网站概不承担;阅读与私募基金相关内容前,请确认您符合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条件。
2、文件中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保证可靠、准确和完整,但并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亦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不能作为道义的、责任的和法律的依据或者凭证。
3、对于本文以及文件中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以及文件发送对象仅限持有相关产品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请勿对该材料复制或传播。侵删!
4、所有阅读并从本文相关链接中下载文件的行为,均视为当事人无异议接受上述免责条款,并主动放弃所有与本文和文件中所有相关人员的一切追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