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往何处去?

金融圈女神经
1405-12 09:40

作者:金融圈女神经

题图:金融圈女神经 微信公众号


一句话总结,正在逐渐走向公用事业的归途。

见怪不怪,前些年他们也是这么说互联网的。甚至于,因为国有背景,金融行业一定会走得更彻底一些。

以后,公募基金的行业属性就是彻彻底底的普惠金融,作为银行理财的有效补充的角色存在。何为「普惠」?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服务。

所以,ETF和指数基金的工具化潮流,走便宜大碗路线,是为普惠。基金经理没有给消费者赚钱就拿不了高工资,也是为普惠。

1.

5月7日假期过后,证监会即发布了《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方案里提出了「25条」具体措施,具体包括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提倡浮动费率制、新的考核体系和薪酬标准等等。

公募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改革,自2022年起,层层落地至今,基金公司内部的讨论已然不多了。

大家都佛了。

这一次的25条,其实压力是给到投研团队的。但基金经理们也似乎早有预期,虽然一切终将何去何从,他们也不知道。大家给的答复大多是:「边走边看,过好每一天。」

确实,需要运行一段时间,我们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或者影响到底大不大。从业人员的典型心理状态就是,接受但是先不考虑以后了。

最直接的结果或许是,新基金发行会愈发谨慎,因为规模不再直接导向于基金经理收入高低。

最大的影响或许是,工资和奖金与业绩基准的强比较,使得「产品设计时如何选择业绩基准」这件事以后也会成为一个大issue。至于什么类型产品怎么定基准,可能后面还需要等待细则。

其实很多基金今年已经调整了业绩比较基准。比如3月份,广发基金就将广发稳健策略的业绩比较基准从沪深300转到中证红利,恐怕也与此有关。广发稳健策略是傅有兴傅老师管的,他是深度价值风格。业绩基准更加细化、针对化,这种做法以后可能就是方向。

而这一规定,对头部基金公司影响更甚。25条中明确写道,在未来一年内,引导管理规模居前的行业头部机构先试行,之后再逐步全面推开。中小基金公司可以先喘口气,先观察看看。

25条明确写道:绩效考核以投资收益为核心。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绩效薪酬应当明显下降。

因为A股有时候风格转换像电风扇一样,做到这一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按照这个标准,现在恐怕很多基金经理都要「明显」降薪。长期跑赢业绩基准的依然是少数基金经理,听说就连巴菲特连续三年业绩跑输基准10%也时不时会出现。但想开点,绩效薪酬降就降了,逆风期没办法,不执着就是好心态。

往后看,公募基金经理这个职业不会像过去那么金光闪闪了。金融从业者因为行业性质原因或许还是比大多数行业的收入稍微高一些,但跟过去比,以后可能就是普通工作、普通收入。也挺好的,放平常心就好。

实话说,把考核基金经理的尺子放在跑赢业绩基准上,这事儿是没错的,因为这才是超额收益alpha的本源,没毛病。之前考核基金经理主要看全市场排名,其实也很卷,基金经理都承受了很大的竞争压力,也不见得是好的。

大方向上应该是科学的、是好的。

2.

事实上,每一种商业模式都有天然的弊端。

比如信用评级机构是客观中立的立场,却采取发行人付费模式。会计师事务所也是如此,审计报告是由客户付费的。道德风险是先天存在的。

公募基金行业也是如此。和券商之间有分仓佣金,和银行之间有代销费用,而自身又是按照管理规模坐收管理费而无论业绩如何,这些弊病也是老生常谈。如今那些不太合理的部分,都在改革范围内,一切都变得透明清晰规则。

本质上就是「制度约束人性」,笔者举双手双脚赞成。

从「重规模」到「重回报」,是基金行业变好的一大步。

过去,公募基金行业按照规模坐收管理费,是「旱涝保收」模式。基金公司管理层以规模为导向,因为规模导向利润,是股东的诉求,自上而下则基金经理也以规模为导向,因为规模和收入直接挂钩,百亿基金经理成为一个名头,吨位决定地位。

而重视短期业绩,也是一个「果」。业绩一旦冲到前面,就会吸引大量基民涌入,很多时候都是「赶顶」。其实,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在其中也扮演了一定角色,按照互联网思维,把近期收益最高的基金们挂在首页,虽然对基金行业大发展起到了放大器的作用,但也某种程度上指向了急功近利。

因为人类这种生物,一旦被利益和欲望驱使,难免会动作变形,这是基本人性,很多乱象也由此而来,但其中也有五彩纷呈的部分。

野心和狼性的部分全部都杀掉,似乎也没那么好。

经济学的底色是市场先生和看不见的手。所谓野心和狼性,就是alpha。主动权益依然是二级市场最有创造性的部分,是皇冠上的明珠。笔者认为,水至清则无鱼,创新和活力来自于适度的混沌状态。

业内本来是有一类产品,盯业绩基准盯得很紧的,比如量化的某些产品、还有按照A股行业配比而适度高低配适度偏离的,这一套逻辑是原本就存在的。他们本身追求的就是熊市不拉跨、牛市稍微跑赢,赚的是GDP自然增长的钱+一点alpha。笔者理解,这种策略其实是偏保守的。

但是这又是一个百花齐放的行业,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也有很多人放得比较开,就大鸣大放,比如追求高成长高收益,不知道他们在新规之下会作何选择。通常来说,盈亏同源,如果不能耐受亏损,也很难博取高额收益。如果奖惩同理,是不是给基民赚了很多钱之后,也能计提更多业绩报酬。

投资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那艺术的部分,或许金线不一定要画得太明确。


3.

公募基金无法避免地走向了工具化的命运。

看看25条发布之后,头部基金公司大佬的表态。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称,《方案》有关薪酬的业绩挂钩安排,致力于促进公募机构、持有人的内外部评价趋于统一。

这些改革对基金产品方向,影响也很深远。比如2024年轰轰烈烈的指数化大扩容,大力发展ETF和指数基金是大势所趋,又比如李一梅提到了,加大中低波动型产品创新力度。

那除了公募基金之外呢,私募...其实笔者认为,私募并不适合大多数人,大多数中小私募的管理流程和风险控制体系都不像公募基金那么系统、那么细丝严密,更别提动辄100-300万的认购门槛。所以,谁来扛起主动权益生龙活虎的大旗,很多风格化的东西以后谁来承载,是不是还是原来的表现形式和行业格局,又是一个值得后续观察的问题,可能会有新的平衡和新的模式。

也确实看到,一些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离开了这个行业,其中不乏声名赫赫的大拿,前期有中庚基金丘栋荣,近期又比如华商基金周海栋。

当时传消息的时候,周海栋基金吧里面有很多情真意切的问询。在基金经理高光的时候,无数的赞美、无数的聚光灯,都不算什么。在主动权益投资低谷的时候,基民的一些简简单单的话,却胜过无数,说明他确实给基民挣到钱了。

其实他的去留也没有激起太大的水花,当时大家更关注中证A500ETF到底谁发了多少,就感慨一个时代的落幕。

世事就是沧海桑田。今年有一次饭局,媒体圈谈论起十几年前接触的基金经理,早已物是人非。这个职业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工作强度、强竞争环境,都是普通人不可想象的。这么多年,看到很多人离开这个行业,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过得很好,有一飞冲天,也有一蹶不振。但人一辈子,有过高光时刻,就很幸运了。

无论是否愿意,公募基金的供给侧改革都来了。

比如前段时间,听说华安基金和海富通基金要合并,真是史无前例的历史性的大事件。

过去,公募基金一张牌照,无论公司经营如何,股东总要保着壳的,也没见过什么兼并重组,除了华夏基金并购中信基金,那都是快二十年前的事儿了。

华安基金和海富通基金都算有点子实力的大中型基金,它们合并,假如是真的,本质上是出于股东方合并+一参一控的原因。但是,随着供给侧改革进行下去,中小基金面临的压力更甚,会不会出现自然出清,会不会出现「大吃小、小小抱团」式的并购,这也是一个值得后续观察的问题。

当然,行业也会自然出清。金融行业处于重整期,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了,报考金融系没那么火爆了,相关工作也没那么受追捧了,甚至连相亲都待遇降级了。大家都沉淀一下,真的挺好的,别浮躁。

之前听说基金公司员工出差都住不起寸土寸金的陆家嘴了,大家日常请客户喝咖啡都要省着来,至于降薪和没发年终奖更是再正常不过。一切都慢慢习惯了。

个人在行业的大变化之中,以什么样的姿态度过,也很重要。

所以最后分享一下笔者几乎每次都经历的一个心路历程:一开始会有点逃避,就方向都知道,都习惯了。然后仔细看了一下,影响还是蛮大的,就一阵不安和迷茫,慢慢稳定下情绪。最后就保持乐观,没事,活在当下,继续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

免责声明:
您在阅读本内容或附件时,即表明您已事先接受以下“免责声明”之所载条款:
1、本文内容源于作者对于所获取数据的研究分析,本网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由于该等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本网站概不承担;阅读与私募基金相关内容前,请确认您符合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条件。
2、文件中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保证可靠、准确和完整,但并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亦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不能作为道义的、责任的和法律的依据或者凭证。
3、对于本文以及文件中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以及文件发送对象仅限持有相关产品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请勿对该材料复制或传播。侵删!
4、所有阅读并从本文相关链接中下载文件的行为,均视为当事人无异议接受上述免责条款,并主动放弃所有与本文和文件中所有相关人员的一切追诉权。

0
好投汇
第一时间获取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好投汇」,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好投汇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

推荐阅读

0
0

评论

你来谈谈?
发表

联系我们

邮箱 :help@haotouxt.com
电话 :0592-5588692
地址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航空商务广场7号楼10F
好投汇微信订阅号
扫一扫
关注好投汇微信订阅号
Copyright © 201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18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