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投资作业本Pro
题图: 投资作业本Pro微信公众号
近日,民生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牟一凌在富国基金直播间中分享了对经济、政策和市场的看法。投资作业本课代表整理了要点如下:1、9月24日以前,呈现了截然不同的悲观或偏见。9月24日之后,大家似乎又特别的乐观,这中间到底转变了什么,我的观点可能跟大家不太一样,可能什么也没有变,变的只是我们的内心。
2、没有一轮牛市跟之前沿用一样的逻辑。那也就意味着如果有人还在类比,未来市场有一个大行情,它像09年的财政刺激,或者它像98年的反弹,或者它像2014年、2015年,一旦有这种类比,反而告诉我们不会有这样的牛市。
3、经济中发展中第一大行业往往就不是好的投资标的。
4、我们同样一单位的经济增长,对于经济中的要素部门越来越有利,对于资本的回报越来越不利。这是体感变差的原因。5、股票市场为什么变差?为什么你在2019年以来买的很多基金一直在亏钱?原因在于经济的结构开始转向,不太有利于他们。中国的经济开始表现为更有利于制造业的发展或是生产部门。
6、过去2到3年,我们本来就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现在本来就在微调。那也就意味着过去2到3年,你在股票市场上看到有一些资产的下跌,它可能本来就是在一条本来应该有的路上。
有些资产的上涨,本来它也是对的,只是说在过去一段时间出现了一些系统性的担忧。这个担忧现在被止住了,市场不会有下跌的风险,但结构的切换它会继续。
如果你意识到过去我们本来就在一条政策正确的路上,现在就不应该这么急。
7、如果全球的制造业越旺盛,每个单位的GDP对于大宗商品的消耗就越多,对于实物的消耗就越多。
8、现在全球对于实物的需求,可能要开始在降息之后逐步反弹向上,这时是需要比较强的生产制造能力。同样,现在各地的地缘政治冲突也在开始。
全球的实物需求在上升,中国在这个过程中,结构转型又完成了,我们开始在变强了。那这时,制造业的龙头公司要出现机会了。
同样的大宗商品的消费,其实也开始要起来了,整个经济的活动也要开始。9、未来需要提防的是什么呢?二次通胀。牟一凌认为,中国是一个制造业的国家,我们开始慢慢从房地产驱动为主,转变为以制造业驱动为主的国家。比起在2006-2007年的时候,中国产业升级更加强大了,只是这中间的资本的回报不一定在短期内回来。牟一凌强调,现在的政策不是全面转向,是在做更有效的调整。政策方面只是说要止住房地产下跌的趋势,不是要让它回来,所以政策是在通过减缓价格的下跌,或者是阶段性对价格有一定的扭转,核心是要保住中国的量经济过去转型成功的成果。关于未来的中国机会在哪里?牟一凌举例说明,在100年前,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美国跟现在的中国是很像的。股票表现在过去20甚至30年内,是主流国家里面比较差的,同样开始了财政发力,最终在1930年代GDP比1920年代更强,产业升级更高,虽然企业盈利却更差,不代表国力不强,消费已经全面复苏,虽然消费股表现很差。他进一步指出,美国当时作为制造业国家要成为全球老大,要不断产业升级,虽然不挣钱,但是在1945年之后,会把所有欠缺的资本回馈给大家。提及板块机会,牟一凌最后强调,仍然看好上游资源品机会,经济增长中永远需要这些底层资产。
以下是投资作业本课代表整理的精华内容,分享给大家:
9月24日前后,从悲观到乐观,实际可能什么也没有变
今年以来,大家对于经济存在着非常大的分歧,包括对于中国的资本市场也存在着非常大的分歧。当然在9月24号以前,呈现了截然不同的悲观或偏见。9月24号之后,大家似乎又特别的乐观,这中间到底转变了什么,我的观点可能跟大家不太一样,可能什么也没有变,变的只是我们的内心。真正意义上在不断的往前走的中国的故事一直在持续,只是在有些时刻你认为他好像很不好,突然间你又有一个180度的转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现在怎么看未来的市场,取决于你怎么看过去。如果你认为我们过去发生的一切都是有价值的,有道理的,那你就会更冷静地去捕捉后面的机会,而你也会认为后面真实存在机会。
和以前某个牛市作类比,反而说明不会有这样的牛市
在讲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跟大家科普一个道理,我相信在座也有很多老的股民,在9月24号之后,大家会说牛市来了。
比方说水牛来了,像2014年、2015年,你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中国90年代以来的五轮牛市,每一轮跟之前的故事都截然相反或是完全不同,没有一轮牛市跟之前沿用一样的逻辑。那也就意味着如果有人还在类比,未来市场有一个大行情,它像09年的财政刺激,或者它像98年的反弹,或者它像2014-15年,一旦有这种类比,反而告诉我们不会有这样的牛市。很简单,如果真正有这样的一个历史可比,那大家学习效应会很快。我们都知道股票是买出来的对吧?买的人越多它就涨,它会很快反映出来。而真正每一轮牛市,总是产生了一个不一样的故事。这个故事本身有很多的分歧,走足够长的时间形成很长的行情。
试问一下站在19年,你才经历的牛市是2014-2015年的TMT行情,或者远一点,你才经历的牛市是在是2006——2007年中国经济向上很大的弹性。你怎么会知道原来2019到2021年的核心资产和高端制造的趋势性的行情长这个样子。同样的,如果我们认为未来市场有机会,牛熊反而没那么重要。如果你假设的一个牛市,其实你反而需要回答的是未来的这个故事大概率不是什么水牛,可能也不是什么科技成长,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一步步来看。在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一下过去到底发生了什么(此处之后,对过去描写的篇幅较长,如嫌繁琐,可直接跳到小标题“经济发展第一大行业,往往不是最好标的”的位置)。
2007年到2021年:经济增长,带来的附加值越来越多,但消耗的要素部门变化不大
在2022年、2023年、2024年,这是我们从过去两年一直讲的,直到今天,我认为这个事情(上游资源股)仍然非常重要。这些板块最近没怎么表现,但是它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本质。
直播原图较模糊,仅略做参考~
我们可以简单只看这条黑色的线。黑色的线指的是中国的上游的资源加上公用事业的基础设施类股票,在整个上市公司中非金融企业盈利的占比。你有没有发现08年到整个2021年期间,黑色线盈利的占比趋势是向下走。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经济在下台阶,在07年之后我们整个的GDP增长就在下台阶的。在这个下台阶的过程中上游基础设施它在整个上市公司中利润的份额还下得更快,这意味着什么呢?在上游以外的领域——中游下游环节相对来讲利润占比在提升。上游公用事业有点像什么?如果你在中国做企业,我们在座可能有企业家,你要烧的煤,你要交的过路费,你要用的电,你要用的所有的基础设施,你都要投入要素。这个以外就是劳动力,你所有的业务部门其实相对来讲是在变得更便宜的,在你的产出中你是变得更便宜的。
在过去的时候,大家说中国的ROE下台阶,在2010年到2020年是因为经济增长下行。但是上市公司整体中游下游的盈利占比提升,他们的盈利下降的没有那么快。为什么经济中的要素部门把蛋糕让出来了?为什么会让出来呢?有两个原因,第一个他们的产能过剩了,中下游有的时候是不足的。第二个更重要的原因,我们一直讲的,中国居民的财富在不断扩张,财富扩张体现在这样一组数据里面,2010年到2020年,所有人见你都会说,房地产是拉动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引擎,我们记住这句话。但是我们看这10年,中国修的房子每年的增长是多少?新开工的面积不过是1.7%年化。但是GDP的增长却有9%,一个只有1.7的部门却拉动了高达9%的经济。而且所有人都认为这句话是对的。
我们再看一组数据,就是2001年到2009年,中国的房子的年化的增速可能有18% ,GDP有12.8%。但那个时候大家却认为中国是一个干制造业的国家,干出口的国家,不认为房地产拉动的经济。那背后是什么呢?那些所有认为买房子赚钱,财富升值的故事,全都是2010年到2020年发生的。所有的居民大幅的加杠杆,真正意义上买房是在那之后发生的。我们整体的全社会的资产负债的扩张是在那时候发生的。房地产真正意义上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抵押品,地方政府用的是土地,居民部门是房子。
因为所有人在加着杠杆(用未来20年的钱),所有人都变得更有钱了。当你的房子变得更有钱的时候,你对于涂料的价格的接受度就提高了。当你的资产在不断的升值的时候,我举个例子,你愿意喝的酒就越来越贵了,因为酒量每个人都是有限的。酒的本质是什么?其实是粮食,是水,是包装,是酿酒的人工,这些才多少钱,上面的东西越来越多,你消耗的要素部门其实没有还是没有那么大的变化。经济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有更多的附加值了。这就是2007年到2021年发生的故事。
我们用一些很小的实物(来举例),因为我们的财富效应在很多领域带来中游和下游环节开始变得更赚钱。我们的实物资产,你的大米、用的煤、烧的电,它是一种底层资产,在上面创造了更多的附加值。有人说是因为中国的产业升级了,不完全如此。新能源车应该是一个产业,还是比较复杂的一个行业了,但是它却不如我们提到的涂料赚钱。为什么?它虽然是高端制造,但是它的购买力的终端是没有挂靠财富效应的。涂料就很赚钱,它就像面膜一样,女生会花较多的钱去买面膜。因为它的资金的占比没有那么高,但是它的效用很好。
2022年开始,站在资本回报这侧的人体感开始变差,而地产外的要素部门并非如此
从2022年开始,发生了一个变化,这些行业(上游)的利润占比重新开始上升了,这些要素部门对应的就是中下游的利润在不断的下降,对应的就是资本的回报在不断的被压缩。整个要素部门在经济下台阶的时候,还拿到了更多的蛋糕。所以,在此期间,在过去两年企业家的意见是比较大的,但是今年一季度到二季度,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薪酬是没有下降的,甚至在增长。如果你是在经济中提供要素的部门,或是你是提供要素的人,你的体感就不会那么差。
包括我自己,我是从事金融的,我们都是站在财富那边的,我们都是站在roe那边的。我们二级市场,如果你不懂上市公司的ROE,什么叫ROE?就是净资产收益率,你都不配在这个市场上混,我们天生就是关注ROE的环境。所有站在资本回报这一侧的领域(的人),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体感变差。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提供要素的,除了你在房地产链上,其实你的体感就不会那么差。
我们再看一些数据,最右边金色的线叫万得全A,剔除金融和上游企业之后的股东回报。下面这条棕色的线叫做中国的实物工作量指数,就是你用的电、跑的车有没有增加。
从去年9月份到今年4、5月份,实物工作量指数一直在往上走。但是为什么体感变差?因为棕色的线在往上的时候,企业的回报没有像历史上表现的那样上来,上市公司的盈利还在往下走。也就是说实物工作量上行,但是却没有股东的回报。
我说的不是所有的公司,我特指广义上的A股上市公司。在去年的九月份到现在,有人说库存周期修复看多,结果指数没涨。有人说,经济数据肯定是假的,股票不会撒谎的。
但是在去年9月到今年5月,当中国的一些经济指标在往上的时候,很多股票在涨,有色金属涨了,公路涨了,铁路涨了,甚至一些制造业的龙头公司涨了。消费里面互联网的一些公司到了二月份之后也慢慢见底往上,甚至最近表现也不错。消费的量的数据,或者是一些线上的数据没有变差。而价格很差,溢价的部门不行。同样,我们的用电量的数据不差,大宗商品的消耗不差,所有跟量相关的领域在今年都在往上。这是我们在五月份之前发生的故事。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其单位GDP里面,我们同样一单位的经济增长,对于经济中的要素部门越来来越有利,对于资本的回报越来越不利。这是体感变差的原因,但是这一定是错的吗?
不一定。等一下我们还会讲一个故事(来说明)。
经济发展第一大行业,往往不是最好标的
股票市场为什么变差?为什么你在2019年以来买的很多基金一直在亏钱?原因在于经济的结构开始转向,不太有利于他们。中国的经济开始表现为更有利于制造业的发展或是生产部门。
有人说,那为什么制造业的股票不行呢?
我们同样想一个道理,2010年到2020年是中国房地产发展最好的年份,也是中国银行地产体系发展最好的这十年。银行和房地产的股票在这十年表现是很差的,在这十年最好的是消费,和资产负债表扩张之后,你要买的高端制造,经济中发展中第一大行业往往就不是好的投资标的。
大家能理解这个意思吗?因为我们是小股东。而做一名大股东,一个企业家,你要跟国家最重要的命脉联系在一起,承担社会的责任,包括员工的就业责任,经济增长的责任,以获得与之匹配的社会地位。而小股东要的是股东回报,在房地产发展最好的这十年,结果买白酒的小股东是最赚钱的,它呈现这样一个特点,白酒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可能并不如之前房地产获得的地位,当然房地产现在也不行了。同样,当我们的经济结构在转型的时候,你需要买的是经济中的紧缺的部门,所以说,这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客观的情况。
5月大宗跌,6、7月红利跌,原因找到了
最近发生的边际变化,是今年5月份之后,一些制造业龙头公司跌了,大宗商品上市公司跌了,甚至到了6到7月份,红利股也跌了,为什么呢?
我们再来看两个图,这是提到红利,我跟大家不太一样的地方。左边红色线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支红利股,长江电力的股息率,黑色的线是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在2022年之前,在国债收益率往上的时候,长江电力股息率会下降,意味着以前哪怕连水电都一样,会在国债收益率往上涨,往下走的时候,股息率下降或上升,这跟你在过去一年中听到的国债收益率下行利好高股息的逻辑截然不同。
但是到了2022年开始,就是大家熟悉的了,当中国的国债收益率再往下的时候,长江电力自己也开始往上涨(股息率往下降),上涨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发生了我们右边的事情(上面右图)。在过去,中国全社会的用电量跟国债收益率是呈现一个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就是当房地产好的时候,以前也拉动了中国一些商品的消费,但拉动的非常有限,但整体是好的。但是更多的房价上涨,更多的拉动了高端的消费。地方政府有了抵押——土地出让金之后,(也有了)高端的制造。同时因为地产的资金消耗量大,国债收益率上行,这时2016到2019年长电也在涨,但是它会完全不如像高端白酒那样的行业。但是进入2022年之后,其实所有的红利或者是电全社会的用电量,它跟国债收益率是背离的。
比如,所谓的红利股,很多时候是经济中的要素部门。他们在过去一段时间,因为整个经济的活动运转表现比较正常,它的景气度相对有优势,所以说它在上涨,其他在下跌。那紧接着如果我们再看这个图,到了今年6月份之后,中国的实物的工作量,就是表征中国经济的活动本身也放缓了。于是你会发现六月份再下行,高股息也不行了。有人说,有些高股息是伪高股息,其实也不是伪高股息,就是因为其中很多它的基本面也受到影响了。
原因在于什么?在于大家说的通缩的螺旋。当你经济中有人说通缩到底对社会是好事还是坏事,有人说通缩对社会福利是坏事,但是我们想,通缩不是能让老百姓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到更多的东西吗?那坏在哪儿呢?当资本的回报都扛不住的时候,当企业家觉得越干越亏钱了,他就会关掉,这会导致大规模失业,这就是30年代的大萧条。好的通缩就是物价适当下行,增加了大家的购买力,其实在今年五月份以前,中国以及全球呈现的特点就是价格下降,以价换量,出现在很多领域。但是到了今年6月份后,这个也开始崩溃了,那大家说,通缩带来社会福利,没听说过,那肯定不会的。我相信在中国长大的人都听说过,社会主义讲的是按劳分配,比如说其实极限是资本回报可以为零,共产主义讲的是按需分配,按需分配本来就是我们最底层的一个基础。但是系统的稳定,它需要这种通缩,价格不能今天跌了,明天跌,导致很多资本回报在持续下降。
于是我们再看一下最近的政策。在九月份以来,由于价格的下跌威胁到了量的下跌,开始去止住价格的下跌。于是在第一轮的时候,反弹最厉害的就是过去价格下跌受损最明显的高端消费和高端制造。
通缩的两个因素
中国的所谓的物价下跌的通缩,是由两个因素构成的。一是所谓的制造业的供给过剩,它体现在什么呢?
这个阴影部分其实用的是全社会的出厂价格减去它的原材料的价格,2020年以来中国奇迹般的出现了一个特点,就是你价格波动好了,但是出厂的价格就是比购进原材料价格跌得快或者涨得慢,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没有出现过的。
2014、2015年的物价下行,有一段时间钢铁的股票还在涨,螺纹钢的价格在跌,为什么呢?大家发现铁矿石跌的更厉害了,钢厂的利润反而扩张了。这一轮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这一轮基本上所有的原材料的价格在跌的时候更有韧性,在涨的时候更有弹性,它呈现的是中游严重的过剩。
这个过剩恰好是因为过去中国资产负债表扩张,形成了大量的中游过剩产能。这其实体现为绝对的量的供需平衡层面。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现在你会发现,中央要做的第一个是内需,是刺激更广大人民的消费,关注更多的民生,包括家电下乡的补贴,你会看到没有对于高端消费任何的鼓励,大家要的是量,无论是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甚至是在一些服务业的活动上,全都是让大家人转起来。全都是在这种赚钱的领域,甚至以价换量。
第二种通缩是什么呢?你就要首先搞清楚2016到2020年的通胀在哪里?中国的2016年到2020年,我们去看CPI根本没有出现比较长的时间超过3%,偶尔超过3%,也是因为猪肉涨价,但大家却认为它通胀。2016年的时候茅台才多少钱一瓶?今天跌了之后它多少钱一瓶,我们的高端消费,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财富在不断的扩张,导致大家对于溢价的东西接受度越来越高。所以说中国大家看到的物价下跌,是要拆开来看的,它不是一个东西。
政策的方面只是说我要止住房地产下跌的趋势,不是要让它回来,所以说你会发现,我们是在通过减缓价格的下跌,或者是阶段性对价格有一定的扭转,核心是要保住中国的量经济过去转型成功的一个成果。
我们本来就在一条政策正确的路上,不用这么急
其实你会发现在过去2到3年内,我们实现了一些很了不起的事情。虽然这个大家会觉得有争议,但是实际上就是这样。我们要做半导体的自主可控,部分做出来了。我们要发展新能源产业链,发展出来了。产能过剩是一回事,企业不赚钱是一回事。但中国已经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车和光伏的产业链的新能源车。我们要把房地产的房价按住,按住没有?按住了,社会也没有出现任何真正意义上崩溃。
系统都在维持住,也战胜了疫情,大家也从疫情当中走出来的,只是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微观体感的差异。比如说其实过去2到3年,我们本来就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现在本来就在微调。那也就意味着过去2到3年,你在股票市场上看到有一些资产的下跌,它可能本来就是在一条本来应该有的路上。有些资产的上涨,本来它也是对的,只是说在过去一段时间出现了一些系统性的担忧。这个担忧现在被止住了,市场不会有下跌的风险,但结构的切换它会继续,这是我们跟大家看法(不一样地方)
一般人会回应说政策转向了,以前因为政策没转向,所以说很差。现在政策转向了,牛市来了?不是这样的。如果你意识到过去我们本来就在一条政策正确的路上,现在就不应该这么急。
未来中国的机会在哪里?参考100年前的美国
同样,那我一直在说,中国的故事到底该长什么样?就是往后看我们应该怎么去理解中国的机会,我们先讲一个大的故事或背景,大家就明白了。如果我告诉你,现在有一个国家是全球老二,是一个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且面对产能过剩。同时他被老大为代表的国家带着小弟们围追堵截,同时他开始了自己的财政上的逐步发力也面对问题。它的股票表现在过去的20年时间,甚至30年时间内,是主流国家里面比较差的。你会认为他是谁?可能你会认为是我们,但是还有一个,一百年前的美国也跟我们一模一样。在100年前,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美国跟现在的中国是很像的。美股在1881年到1941年之前,年化回报率0.3%。当时20年的涨幅全部吐了回去。一个制造业的国家要成为全球老大,正在赶超,你要不断的产业升级,就是不挣钱的。但是没有关系,会在1945年之后,把所有欠缺的资本回馈给大家。我们看到的所有的投资大师都是从那个时候来的。整个30年代,美国经历的是整个20年代的资产负债表的衰退,就是比较高的高杠杆模式开始进入去杠杆。政府开始更多的做几件事情,第一个西部开发,更新投资,第三个共同富裕。
我指的是当时的美国,别听错了,是不是很熟悉?它最后呈现的特点,我们看几个特征。第一个,到了整个30年代,美国GDP的增长已经明显比20年代要高了。20年代有点像我们过去咆哮的20年。就是刚觉得自己的国际地位行了,居民加了很多杠杆,有很明显的长期消费升级的趋势。感兴趣的我们可以去看有一部电影或者书叫《了不起的盖茨比》,其中描述了20年代的很多的现象。
但是到了30年代,你会发现就变了。这时,经济增长更快,同时企业盈利却更差。经济增长更快了,企业盈利却更差,不代表国力不强。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时代,宋朝经济可能很活跃,不如汉朝强。
但这个时候美国的生产制造能力在进一步的提升,产能利用率,资本的回报是比较差的。
到了整个30年代,美国批发零售业的同比增速,消费数据明显比GDP增长快,消费已经全面复苏。因为他更关注中低收入人群,更关注劳动力的消费,而不是资本的回报。但是很遗憾,普遍意向的消费股表现是最差的,这听起来很离谱吧?消费数据好,为什么消费股差呢?
同样,我想问大家这样一个情况,在过去淄博的烧烤是不是很火热,还有大家各种特种兵的消费是不是也很好,甚至今天我在厦门的街头走也很热闹。请问什么样的上市公司能在里面赚钱?好像没有。但是这一轮,我们慢慢看到的一些上市公司,恰好他就挂靠这一轮中国消费经济活动的复苏,比如中国的有些互联网公司这一轮表现不错,为什么呢?因为有一些经济活动其实已经在修复了,特别是这种真正意义上的消费活动,过去中国的有些消费其实是企业的资本开支。
同样,当时的30年代,有些高端东西没人买,那些公司的市值很大。但是斯帕姆午餐肉-我们现在都还在吃的罐头开始兴起了,大家的消费变得很务实了,这时新的这些模式出现。所以,未来你会发现整个中国的经济流量,经济活动本来就在逐步修复,之前的尾部风险其实已经被剔除了。我们整体存在这样的状态,而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工业的生产能力,国家的动员能力是在变得越来越强大。
1944年,德国有一场很著名的战役——阿登反击战,他用100架飞机的代价摧毁了盟军400架飞机,德国失败了,原因在于美国花了一个月就生产出来了400架飞机,德国在一个月造不出来100架飞机。这就是强大的制造业国家在面对全球竞争的时候的强大。
政策没有全面转向,是在更有效调整
而我们在通过过去的房地产去金融化,开始转型又回归生产制造能力,比起在2006-2007年的时候,产业升级更加强大了,只是这中间的资本的回报不一定在短期内回来,所以呈现这样一个状态,我觉得这是这个点。如果我们基于这样的背景,再去理解现在政策是不是在全面转向,不是,是在做更有效的调整。
降息后,全球实物需求上升,中国制造业龙头机会来了
那未来我们短期会发生什么?我们讲几个事儿,现在我们的眼光全部都盯到国内了,有没有人看海外,去看我们整体呈现的不一样场景是什么呢?
几个点,第一,现在。这个图是什么意思?左图红色线是全球制造业的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黑色线是全球的大宗商品消耗在GDP中的占比。
他告诉我们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全球的制造业越旺盛,每个单位的GDP对于大宗商品的消耗就越多,对于实物的消耗就越多,这是第一个结论。
在整个2023年(横坐标最右侧数字),它是在一个历史低位,到了24年逐步开始复苏。中国是一个制造业的国家,我们开始慢慢地从房地产驱动为主,又开始变成以制造业驱动为主的国家。那大家会说,是不是内需外需也没有那么简单粗暴。一个韩国的分析师,他会那么严格意义上区分自己的内需外需吗?当你是以制造生产为核心的国家时,可能就不是这样。
同样,现在全球制造活动是相对不活跃的,对于中国大宗商品的消耗来讲没有那么有利,这是其一。但是它不活跃的来源是什么呢?有几个点。第一,是在过去的两年间,由于美联储的加息,带来了大量流向新兴市场建设的资金大幅下降。印度、越南、墨西哥最近很强,其实已经是在流入的资本很少的情况下。
因为一些趋势性的因素,比如全球要重建产能错配的状态,但如果一旦降息,资本就要开始往全球去回流,那这些地方可能就要呈现一个不一样的弹性的。第二,美国现在告诉我们,它在逐步走向软着陆。无论服务业数据,还是最近的零售数据,它开始告诉你,它的软着陆已经开始了。比如现在全球对于实物的需求,可能要开始在降息之后逐步反弹向上,这时是需要比较强的生产制造能力。同样,现在各地的地缘政治冲突也在开始。
战争的本质是什么?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战争的本质是两个国家政府动员力和财政力量的大比拼,最后比不过的人就输了。
同样,如果一旦地区的冲突开始,意味着各地方的财政在进一步扩张,需求会增加。中国最不怕的就是需求回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发现,中国整个制造业工业生产系统在维持了内部的稳定之后,就在等待未来降息之后,全球实物需求增加。本身自己自身还在进行修复。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在过去一段时间,我们面对的地产比较明显的收缩的压制,同样,美国除了这以外,利率的敏感部门,无论是制造业可能已经趴在地上了,我估计3到4个月就要开始反弹了。美国的成屋、新屋也已经开始进入反弹区间了。所以,全球的实物需求在上升,中国在这个过程中,结构转型又完成了,我们开始在变强了。那这时,制造业的龙头公司要出现机会了。
同样的大宗商品的消费,其实也开始要起来了,整个经济的活动也要开始。
未来半年,需要提防海外二次通胀
但是未来需要提防的是什么呢?二次通胀。在过去一段时间,美国的利率敏感部门下来很多。就是说有些加息,它整体的通胀就掉下去了,但有一些加息,通胀是没有掉下去的,那一旦降息,那些掉下去的部门会反弹,没有掉下去的还在高位。那这个时候,可能二次通胀的时候,我们未来半年可能又要担心这些问题。但是资本市场就是在不断动荡中去往上走了。
我觉得我们后面的任务,可能还是围绕着整个经济活动,围绕着量,不要去讲价格,这是可能比较好的状态。
看好上游资源品经济增长永远需要这些底层资产
我们再谈一下对有些板块看法。比如,我们对上游的资源关注比较高,现在我仍然还是认为它是一个比较好的资产。但是现在的机会会更多地离散,会有更多的机会迸发。这种情况下,但是上游的资源大家说涨了2到3年,会不会就不好了呢?肯定不是这样。在美国承受的市场资源品的定价跟市场的平均估值水平是一样的。
比如,大家认为,它既不是一个朝阳行业,也不是一个夕阳行业。你现在提到煤炭钢铁铜这些,大家都说它是夕阳行业。海外投资者不这么看,他们作为一个整体,市值占比和利润占比基本一致。原因是当经历了完整的周期,你会发现经济增长中永远需要这些底层资产。明年用的油,大家都认为经济转型,用的油要变少,那用的铜铝就要变多,油给的折价铜铝就要给溢价。
但中国不是,中国是统一给的这些资产折价。原因在于过去我们在金融化的过程中,你喝的酒不是越来越多,是越来越贵,开的车是越来越贵,但现在还是这样吗?现在不是,现在可能5万块钱的车卖了十辆,50万的车只卖了一辆。两者有可能从GDP的含义上来讲是一样的。但是同样的GDP你要消耗更多的铜,更多的铝,甚至更多的钢,呈现这样的状态。所以,实物资产就是那种底层资产。
而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来讲就是我们最核心的竞争力。而中国的制造业所谓的通缩效应,其实是在往全球输送福利,激发更多的实物需求。我们讲一个很可怕的事,有人说非洲对于很多能源的需求是很少的,边际影响不大。但是你知道吗?单位人均的能耗,非洲只是美国的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是什么造成了他们少?是不平等造成了他们少,中国的制造业就是带来平等的力量,未来大家会慢慢看到,会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中去看到。所以,我们推荐基本上还是围绕着这些领域。无论是上游消费还是一些龙头的公司,包括金融板块。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由作者授权本平台发布,若有其他不妥之处的可与小编联系。
免责声明:
您在阅读本内容或附件时,即表明您已事先接受以下“免责声明”之所载条款:
1、本文内容源于作者对于所获取数据的研究分析,本网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由于该等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本网站概不承担;阅读与私募基金相关内容前,请确认您符合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条件。
2、文件中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保证可靠、准确和完整,但并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亦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不能作为道义的、责任的和法律的依据或者凭证。
3、对于本文以及文件中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以及文件发送对象仅限持有相关产品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请勿对该材料复制或传播。侵删!
4、所有阅读并从本文相关链接中下载文件的行为,均视为当事人无异议接受上述免责条款,并主动放弃所有与本文和文件中所有相关人员的一切追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