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得接受自己只是一个工具

远川投资评论
25008-09 16:56

作者:远川投资评论

题图:远川投资评论微信公众号


8月1日前,每到周五,理财师微信小群都会洋溢着紧张而又带点期盼的氛围,因为这是特别的一天——各家量化出业绩预估的日子。

在中国,私募是比公募更卷的地方。这个卷,当然不比公募勤奋人士一天尽调9家公司,一年路演1000次,而在于微信群里每周排名——周五看预估,周一看净值汇总,周二看周报,一个礼拜业绩能比上个好几次。

特别是对于其中同质化的指增产品,或许每周努力对比一下下,就可以看出一些不一样的细节。

过去很多人诟病量化每周业绩排名,现在不断看到那些曾经每周播报净值的渠道或账号,声明自己更新到了最后一刊,不免有些感伤,就像《白色巨塔》前期令人恨得咬牙的财前五郎,真到死去的时候令人无限怜悯。

8月1日后,私募净值集体下架,对不擅讲故事的量化私募来说,不是什么好消息。毕竟谁也不想走互联网公司「地推铁军」的路线,去陆家嘴中央绿地接头,偷偷从公文包里掏出来一份PPT:朋友,私募买不买?最近XX指增都创新高了。

上半年,量化规模由1.21万亿塌缩至7800亿,指增作为国内量化第一大产品线自然元气大伤。一个非常血淋淋的数据,量化指增产品(除去空气指增)由去年的1335只缩减到803只,除了300指增平均收得2.51%的收益,500与1000指增分别有9.8%和14%的亏损[1]。

有一线量化私募人士向远川抱怨:指增今年是卖不动了,在强大的负beta面前,就算有超额也无济于事,而在净值更新「消失」之后,对比各家超额更是艰难。监管重压之下,客户对量化愈发不信任,各家管理人得严肃思考量化生意模式的未来了。

这也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如果传统的指增产品卷不下去了,指增这个品类还有哪些新的出路?

为什么国内指增是主角?

与海外以加杠杆的量化对冲和股票多空为主不同,国内量化非常具有中国特色,指数增强产品从2017年诞生之初到现在,一直是最主流的量化产品。

为什么国内会流行指增?佑维投资合伙人郑铎告诉远川,一来国内主要是用股指期货对冲,很少通过个股对冲,所以中性策略的来源就是变形的,不如量化多头产品来的有意义,二来指增产品有一个Benchmark,容易向客户讲明白,即使跌了一些机构客户也容易向上管理。

就像商品可多可空,理论上商品指增没有股票指增的意义那么大,「但指增产品就是有带货作用。国内没那么多人关注商品期货,但客户会先购买我们的商品指增,然后随着了解加深,会逐渐关注到我们其他策略产品。」郑铎说。

海外因为资金成本和对冲成本成本非常低,指增产品性价比远不如加杠杆的对冲产品。明汯投资创始人裘慧明向远川回忆,国内指增出现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

2014-2015年,量化私募选择做全市场选股的策略,可能需要两年时间来证明自己是有超额的,而做指增半年或一年就够了,时间大幅缩短。而且公募「巴克莱三杰」指增做的比较早,有一定群众基础。「当时量化市场规模小,卡了风格后超额也足够高,也便于客户理解。」

毕竟只要会做加减法,就能去评价基金好坏了。

因此早先量化做指增更便于拓展规模,也比做全市场选股(空气指增)更符合实际。但随着量化玩家不断地加入,300、500、1000成分股中的alpha越来越难卷,量化内部也对指增也越来越怀疑。

「我们做量化追求的是alpha最大化,而500、1000指增,说难听点就是为了跟踪误差去把alpha打折。」一名量化老板向远川透露。量化把小盘指数卷个遍后,2021年一些量化私募彻底放飞,推出空气指增。

当时各家量化PPT里,空气指增是杀手级产品。有的会自信介绍,「从数据表现看,空气指增大概率不会错过各类市场风格」,有的会严谨说明,「量化管理人尊重数据科学,全市场选股较于各条指增产品线,收益更高,回撤差不多」,还有的相当直白,空气指增让客户从此告别了选择困难。

纽达投资合伙人黎茜茜曾向远川犀利点评,指增终有反噬的一天。每周去做业绩对比,使得大家一直疯狂地在某些风格上暴露,其实这样的产品不会让客户有粘性,只会一直去追涨杀跌。

这会对私募造成两个负面影响,「其一投研端压力非常大,难以沉下心来做研发,一直追赶着别人做什么我做什么;其二经营端客户没有粘性,那就没办法留存足够的利润投入研发,从而只能一直去获客」。

那么推导下来,「私募不会有足够的利润,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一个去产能的结果。」

当指增卷向商品

国内私募市场有个普遍的规律:可做的策略变得越来越有限的时候,总能开辟新的增量赛道。譬若今年股票指增一衰,商品指增就开始冒芽。逻辑也不难理解,内部难以为继,向外转移矛盾总是一个解决办法。

商品指增是今年私募圈为数不多余温尚存的策略,加深了翼品、佑维、鸣熙、宏锡等一众私募的曝光。

翼品是最早推出商品指数增强产品的私募基金。基金经理周鑫告诉远川,自己核心想法就是看好商品指数本身是一类不错的beta,牛长熊短。只不过,2010-2020年的大宗熊市,削弱了市场对大宗商品配置价值的认知。

「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把大宗商品武器化,美国把美元武器化。俄罗斯离开swift系统和美元固然难受,但是俄罗斯以及世界没有一天可以离开铜和原油这样的大宗商品。这两个动作都利好大宗商品。」

所以,在研究了国内外所有的商品基金和商品指数之后,周鑫决定要用南华商品指数构建一个beta型商品配置的基金。在周鑫看来,近10年来大宗商品每一次回调一般在2-5个月,回调后极有可能是买入的机会,因此在2023年前5个月南华商品指数出现了超过10%的调整时,翼品就从6月开始推动这个新产品的上线。

图片

佑维投资郑铎告诉远川,「商品指增是去年我们一个客户提出的,因为他观察到近三年至少有70%的CTA管理人跑不赢商品指数。」

鸣熙投资市场总监张精忠向远川表示,指增现在大家越来越卷,以至于卷向一些小众的东西,「于是我们思考,有没有一些Beta非常性感,但大家获取不到。首先想到的就是南华商品指数,它在历史上证明了Beta非常强劲。那我们为什么不复制这个Beta,把它做成一个工具化的产品?」

通常而言,私募做商品指增跟踪的不是南华商品指数,就是中证商品期货成分指数,两者差别并不大。选前者的是因为,火富牛、排排网、朝阳永续等平台都有南华,更便于投资人比较;而选后者的认为,南华黑色系权重会偏高,中证旗下的指数相对来说编制的会更公允一些。

据远川观察,各家私募做商品指增最大的分歧点在于,到底要不要对商品指数进行完全复制。

鸣熙的做法是完全复制南华商品指数,因为期货带有杠杆,保证金之外的资金可通过现金管理与套利策略的方式做增强。佑维则是在中证商品期货成分指数的基础上,用自家的平衡型CTA策略做增强。

「现在市场上最缺的是复制」,张精忠称,「用CTA做南华商品指增比较难,如果我们用高波的CTA来做超额,就可能导致跟踪误差的扩大。」而且完全复制没理由收后端,费率也更低。

郑铎对此持不同的观点,「纯复制指数难度太低了」,对于做CTA的管理人来说,商品有容量上限,「交易所一些特定品种在特定时间会有仓位限制。比如在特定时间要做500手铁矿,纯复制的商品指增必然持有铁矿,那商品指增就会占据我整体策略的容量,进而对做增强的CTA策略产生影响。」

一个出于Beta的角度,一个出于Alpha的角度,难言谁对谁错。只是商品指增再怎么火热,逃离不了指增的局限。倘若遇到连续2-3年的商品下跌行情,做趋势跟踪或截面策略可能还有绝对收益,但做商品指增大概率会是负收益。

「大家关注商品指增,主要还是相信长期通胀的大逻辑。」今年商品指数涨了一波,又跌回年初起涨的位置,但郑铎认为,商品指增未来大的Beta机会还是存在,「商品指数仍然处于低谷,大部分人此时不敢进来,涨到半山腰时才敢入场。」

股票指增没希望了吗?

除了往外边卷,股票指增真就没有机会了吗?无数历史经验表明,向外输出矛盾,效果未必比得上内部改革。

据远川了解,股票指增的进一步内卷呈现两个特征:一个卷得更窄,另一个卷得更宽。

卷的更宽如衍复投资,推出中证全指指增。中证全指指数基本囊括了剔除ST与次新股外,A股所有的上市公司。有人调侃:买衍复的中证全指指增,就像买了一个集合衍复300、500、1000指增以及衍复小市值指增的衍复FOF。

过去,在1000指数和小市值指数里更容易做超额是量化的共识,但今年前两个月万得小市值指数跌去17.02%,超出大部分量化管理人的预期。A股风格变化总是剧烈无常,在眼花缭乱的宽基指增中做选择,对投资人来说过于超纲。

针对A股本身与国内投资者的特性,中证全指指增设计就有点意思了。据衍复统计,中证全指指数没有一年是市场上表现最差的指数,也没有一年是表现最好的指数,受市场风格影响较小。另一方面,量化一面接管投资者的选择权,另一面也放弃自己的选择权。

一套适配当下A股消费场景营销话术就诞生了:「如果大家觉得自己处于看不清未来方向的阶段,即可配置风格均衡的中证全指指增,大概率不会出错。」

图片

鸣熙投资也上线了全指指增产品线,张精忠认为,「原先空气指增风格不统一,而全指指增要求大家在同一个尺度下PK。」

空气指增因为选股自由度高,常被拿来与全指指增对比。「空气指增把Alpha与Beta混在一起了,这样就没办法PK各家私募能力了。」「很多量化书都会取名《寻找Alpha》,这才是大多数量化人追求所在。而做空气指增,既要有Alpha能力,又要有Beta能力,这就超出我们自己作为量化人的能力范畴了。」

相比衍复、鸣熙走的更宽,弈倍投资走了一条更细分的道路——对政策鼓励的「新质生产力」领域去做量化的增强,即可简单理解为新质生产力指数增强。


「我们可能要认清现实,回到量化擅长的领域,是给定风格和限制条件的多标的选股,并不是押注风格或者Beta择时,也不是对抗。」弈倍投资机构总监洪彭朋认为在资金面周期没有明显趋势的情况下,某些行业或板块,会因为特定的经济、政策、技术或市场因素而表现出色。

「为什么要做新质生产力策略,也是为了在结构化行情里生存下去。」

弈倍的观点非常现实,他们觉得当下量化策略既要顺应市场,也要顺应政治经济发展规律,所有这些因子都具有相关性。过去一直赚钱的策略并不一定永远有效,一旦没有稳定的风格,全市场指数Beta没有明显上涨迹象,只能基于这样的现状来开发策略,即在政策鼓励投资的细分方向上,用量化做更好的增强。

在洪彭朋看来,市场风格很大程度受制于宏观环境和政策,量化投资是手段,是工具,不应该神话它。同时,量化私募也应该从技术端、资金端去支持先进生产力,并给予这些有潜力的上市公司更好的发展机会。

「抱着这种思想,就不会反复纠结为自己叫屈,与舆论对抗。如果这个市场只允许一个风格存在,量化都要去适应,不要试图去对抗它。」洪彭朋说。

量化只是一个工具

2024年,是量化降速后的第一年,越来越多的量化人提到,量化只是一个工具,不是噱头和卖点。

有的为客户提供一种解决选择困难的工具,有的为客户提供适配结构化行情的工具,还有的为客户提供与股票市场低相关领域的配置工具。

这也宣告了指增的商业模式,由原来在宽基指数中排名卷Alpha,演变到去寻找差异化的Beta。未来量化的工作就是要不断开发出高水平的「3D打印机」。

「未来私募的规模可以增加,但不能再同一个热门赛道去无休止地内卷,而是要努力找到低相关资产的工具,然后令规模一点点增加。」在郑铎看来,这样公司品牌才会立住,否则行情特别好的那一年募了大量的钱,结果一下子伤了投资人,那后面再想笼络他们就会很难。

过去整个行业可能是一个巨大的过拟合,策略过拟合对新手来说可能是一个技术和经验问题,但是对于有经验的量化管理人来说,它是一个心理问题。「大批聪明人涌进来,也是源自于他们内心把过去这样乌托邦似的过拟合当真了。」洪彭朋说。

量化本来就是解决if then,而不是then if。本不应该存在神话,把红利期错当成自己的Alpha,都是沉迷过拟合无法自拔。或许私募本就不该出现什么净值周报,什么大神,什么永远不会下跌的曲线。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由作者授权本平台发布,若有其他不妥之处的可与小编联系。

免责声明:
您在阅读本内容或附件时,即表明您已事先接受以下“免责声明”之所载条款:
1、本文内容源于作者对于所获取数据的研究分析,本网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由于该等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本网站概不承担;阅读与私募基金相关内容前,请确认您符合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条件。
2、文件中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保证可靠、准确和完整,但并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亦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不能作为道义的、责任的和法律的依据或者凭证。
3、对于本文以及文件中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以及文件发送对象仅限持有相关产品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请勿对该材料复制或传播。侵删!
4、所有阅读并从本文相关链接中下载文件的行为,均视为当事人无异议接受上述免责条款,并主动放弃所有与本文和文件中所有相关人员的一切追诉权。

0
好投学堂
第一时间获取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好投学堂」,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好投学堂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

推荐阅读

0
0

评论

你来谈谈?
发表

联系我们

邮箱 :help@haotouxt.com
电话 :0592-5588692
地址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航空商务广场7号楼10F
好投学堂微信订阅号
扫一扫
关注好投学堂微信订阅号
Copyright © 201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18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