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沧海一土狗
题图:沧海一土狗微信公众号
引子
2024年7月8日一早,央行发布公告,表示将开展临时正回购或者临时逆回购操作。
其中,操作的时间为工作日的16:00-16:20,期限为隔夜,锚定的利率为7天OMO利率,在这个基础上减点20bp(正)和加点50bp(逆)。
显而易见,这个机制的作用在于:
1、在资金松的时候,靠正回购,使得R007不至于过度向下偏离7天OMO利率;
2、在资金紧的时候,靠逆回购,使得R007不至于过度向上偏离7天OMO利率;
这个机制使得政策利率:7天OMO利率,有更为强大的影响力,成为真实的政策利率。
这个机制标志着央行的货币政策改革更进一步,进一步从数量型货币政策向价格型货币政策转,跟国际接轨。
但是,很多投资者的思维模式依然在【数量型货币政策】时代,脑子里天天想的是“降准、降息、mlf超量投放”,事实上,这是一些老掉牙的东西了。
这篇文章我们将带领大家回顾一下央行怎么改的,从而,帮大家更好地理解临时正回购和临时逆回购。
松弛短端的数量约束
最开始的改革发生在短端,以前央行的货币政策是结构性流动性短缺的货币政策体系。
这个政策体系的特征是:1、超额准备金是紧约束;2、央行的基础货币供给很重要。
因此,货币政策研究的重点就是关注【基础货币投放】,投放有三大类:1、降准;2、MLF净投放;3、OMO净投放。
很多投资者的直觉都是这套体系训练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经验都来自于这个体系。
后来央行为了【畅通利率的传导机制】,把这套体系废掉了,货币政策的根基从结构性流动紧缺转为结构性流动性充裕。
如上图所示,央行总是提前、超量提供基础货币,基础货币不再是紧约束,成为了松弛约束。
因此,降准和利率下行的关联性差了很多,本来就不缺基础货币,你多放一些,意义也不大。
新的约束——负债质量约束
央行改革的目的是传导,“破”掉的约束跟传导的关联性不强,新“立”的约束需要跟传导的关联性很强。
那么,该怎么确立新的【约束】呢?我们可以借助税收上的改革来诱导直觉,一类是针对物品征税,土地税、人头税等等,这是很古老的税种,一类是针对行为征税,譬如,增值税。前者对行为的影响很迂回,后者对行为的影响十分直接。
直接影响行为,才能影响传导。
最终央行找到了一个约束,那就是,商业银行的负债质量,我们可以简单粗暴地把它认定为短端负债的加权平均期限。
当设立好新的约束指标之后,央行就可以让它替代旧的约束,如上图所示,新的体系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
1、随着经济发展,存款数量不断膨胀;
2、基础货币的数量也随着存款数量的膨胀而膨胀,但是,它始终是松弛约束;
3、负债质量成为紧约束;
这个约束切换告诉我们,只要找到新的紧约束,旧的约束会很轻易地被松弛掉。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才反复强调,不要滥用经验主义。有些经验规律来自于a为紧约束的体系,踏入b为紧约束的体系就失效了。
新的体系如何工作?
在新的体系中,商业银行需要努力提高其负债质量,其中,有一个十分讨巧的办法,那就是和非银机构做资产负债置换。
如上图所示,银行一面对非银发行存单,获得期限更长的负债;另一面出R007给非银,向他们提供资金支持。整个交换行为的本质在于,银行支付息差,非银协助银行提高负债质量。
央行如何构建传导呢?央行通过调剂这个交换行为来构建传导,具体方式有两个:
1、价格类,规定大行融出的下限,譬如,不得低于7天OMO利率;
2、禁止类,限制大行融出的规模,触及上限就不准出了,当然也可以定一个行业上限;
做资金的朋友体会会特别深,自从央行进行MPA改革之后,有两件事特别重要:
1、大行出钱不出钱;
2、大行以什么样的价格出钱;
那么,为什么这两个东西比“降准降息”还重要呢??因为紧约束是银行的负债质量。
到这一步央行就已经把短端的改革做了个七七八八了。
进一步加强掌控力
潘功胜行长在陆家嘴论坛上强调:
近年来我们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基本建立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从央行政策利率到市场基准利率,再到各种金融市场利率,总体上能够比较顺畅地传导。未来可考虑明确以央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目前看,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已基本承担了这个功能。其他期限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可淡化政策利率的色彩,逐步理顺由短及长的传导关系。
之前,央行可以靠隐形的机制来维护市场利率对7天OMO利率的跟随:
1、大行的融出价格;
2、大行的融出量;
现在,它还可以靠显性的机制来维护这一点:
1、临时正回购;
2、临时逆回购;
总来说,央行对短端的掌控力更强了,事实上,央行+一级交易商已经完全做到和美国同行接轨了。
长端的改革
事实上,长端的改革也在进行中。
数量型货币政策的本质是歧视性信贷政策,有些行业被压制,譬如,之前的产能过剩行业和地产行业;有些行业被支持,譬如,各种制造业。
对称的,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本质是非歧视性信贷政策,对所有行业一视同仁,价高者得。
之前我们处于重要的转型期,不得不采用数量型货币政策。
在这里,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一点,我们之前经历的市场才是非常态。
随着整个经济范式逐步进入新质生产力范式,歧视性政策的必要性也在大幅度下降。因此,长端的改革也得到了快速地推进。
有两个十分重要的现象,一个现象是不再重视一些宏观量了,譬如,信贷增速、社融增速、M2增速、M1增速。
如上图所示,失控的M1增速更多地是在反馈:一个旧的制度体系被抛弃了。
另一个现象是央行主动去寻求对长债利率的抓手。
大家可以去琢磨一下,为什么央行早不借入非要今年借入呢??单纯是因为市场炒债炒太凶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制度改革。
如果长端继续保持数量型货币政策,央行完全没有必要去寻求对长债的直接操控力。然而,现在一切都变了。
结束语
之所以很多人对央行的诸多行为不理解,是因为这些人脑子里【货币政策版本】依旧停留在上古时代:言必称降准降息。
然而,真实的情况是,央行已经迭代了N个版本,再改一改就和国际接轨了。
如果你不知道【制度是怎么变化的】,就不要胡乱地去讲宏观,拿着长债利率的下行喋喋不休。那只说明,你对货币政策的改革是一点都不知道。
那么,怎么测试你是多老的老古董呢??内省一下降准在你心目中的地位,越大越老古董。
ps:数据来自wind,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由作者授权本平台发布,若有其他不妥之处的可与小编联系。
免责声明:
您在阅读本内容或附件时,即表明您已事先接受以下“免责声明”之所载条款:
1、本文内容源于作者对于所获取数据的研究分析,本网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由于该等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本网站概不承担;阅读与私募基金相关内容前,请确认您符合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条件。
2、文件中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保证可靠、准确和完整,但并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亦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不能作为道义的、责任的和法律的依据或者凭证。
3、对于本文以及文件中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以及文件发送对象仅限持有相关产品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请勿对该材料复制或传播。侵删!
4、所有阅读并从本文相关链接中下载文件的行为,均视为当事人无异议接受上述免责条款,并主动放弃所有与本文和文件中所有相关人员的一切追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