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博宏觀論道
题图:任博宏觀論道微信公众号
导读:G10经济体中,欧央行已启动降息、瑞士央行率先降息两次,而英格兰银行亦大概率选择在今年8月降息,这将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美联储于9月前后降息。不过降息之后继续降息的次数与频率可能不会那么乐观。
【正文】
本文聚焦中东主权财富基金。
一、何为主权财富基金?
(一)定义及概念界定
近年来,主权财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s,简称SWFs)因其规模巨大、具有政府背景和全球资产配置等因为,而受到市场越来越多的关注。
1、2005年3月,美国道富银行经济学家Andrew Rozanov在其著作《谁拥有国家财富》中首次提出“主权财富基金”的概念,指出“主权财富基金是一个国家财政盈余的副产品,在有利的宏观经济、对外贸易和财政支出形势下,进行长期预算规划和当前支出约束,以实现一个或多个目标”。这里的目标主要包括为本国的财政预算和经济运行与外部波动绝缘、协助货币当局冲销流动性、为国民后代建立储备以及支持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等。
2、2007-2008年期间,因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稳健表现,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对主权财富基金的概念进行界定。其中,IMF创立的主权财富基金国际工作组(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of SWFs)对主权财富基金的定义可能最具参考价值,即主权财富基金是一般政府所有的、具有特殊目的的投资基金或机构,一般由政府建立,用来持有或管理资产以达成金融上的目标并采取一系列投资策略,包括投资外国金融资产。其中,主权财富基金具有多样化的法律、组织和管理结构,包括财政稳定基金、储蓄型基金、储备投资公司、发展基金以及没有养老保险债务的养老储备基金等。
可见,SWFs本身并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不过无论哪种定义,在主权财富基金的主权特征上均有一定共识性,即主权性(政府背景)、资金来源于国家积累(外汇储备和出口所得)、资金币种为外币、资产端与资金端无对应关系(无负债约束和海外配置为主)等。显然,上述特征也是主权财富基金与私募基金、损赠基金、养老基金的主要区别。当然就中国而言,还有一切特殊,如中央及各地政府背景的产业投资基金在归类上便很困难。
(二)规模估计:增长迅速,目前约在13万亿美元左右
根据德意志银行、摩根士丹利、IMF等机构的估计,2007年的主权财富基金规模大致在2.1-3.5万亿美元之间。而根据SWFI的统计,目前全球前100大SWFs的规模合计为12.86万亿美元,这意味着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的规模应在13万亿美元左右,体量上相当可观。可见,在过去十五年的时间里,SWFs规模增长步伐非常快。
(三)规模分布:头部较为集中,前20大SWFs的体量占比达92%左右
1、规模超过万亿美元的SWFs共计3家,分别为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1.63万亿美元)、中投(1.35万亿美元)以及中国外管局旗下的华安投资(1.09万亿美元),合计规模达4.07万亿美元,贡献了全部SWFs体量的32%左右。
2、规模位于5000至10000亿美元的SWFs共计6家,规模合计达4.65万亿美元,贡献了全部SWFs体量的36%。也就是说,规模超过5000亿美元的SWFs共计9家,贡献了全部SWFs体量的70%左右。
3、规模位于1000至5000亿美元的SWFs共计11家,规模合计2.77万亿美元,贡献了全部SWFs体量的21.5%。
也就是说,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5000亿美元和万亿美元的SWFs分别有20家、9家和3家,规模合计分别为11.5万亿美元、8.72万亿美元和4.07万亿美元,分别贡献了全部SWFs体量的92%、70%和32%,可见集中度非常之高。
(四)区域分布:除挪威、新加坡等外,大部分主权财富基金分布在出口型经济体中
从区域上看,全球前100大主权财富基金主要分布在亚洲、中东和欧洲等经济体。其中,亚洲和欧洲的主权财富基金更为集中,具体看,
1、欧洲的主权财富基金主要为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构成(余下体量很小)
欧洲的主权财富基金虽然接近2万亿美元,但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一家的规模便达到16314亿美元,余下的欧洲主权财富基金体量均比较小,排名第二和第三的两只俄罗斯主权基金体量分别仅为1334亿美元和250亿美元。
2、亚洲的主权财富基金主要集中在中国和新加坡(余下体量很小)
亚洲的主权财富基金体量虽然达到5.28万亿美元,但主要集中在中国和新加坡。例如,中国的中投、华安、香港金管局投资组合基金和全国社保基金体量分别达到1.35万亿美元、1.09万亿美元、0.51万亿美元和0.41万亿美元(体量合计达3.37万亿美元),而新加坡投资公司和淡马锡体量分别达到0.77万亿美元和0.49万亿美元(体量合计达1.26万亿美元)。
也就是说,中国和新加坡的SWFs体量合计便超过4.6万亿美元,其余亚洲地区的主权财富基金体量总体偏小。例如,仅随中国和新加坡之后的亚洲主权财富基金依次为韩国投资公司(体量为1894亿美元)、哈萨克斯坦主权财富基金(体量为807亿美元)。
3、中东地区:规模超过千亿美元的SWFs有9家、体量最为突出
从体量上看,全球前100大主权财富基金中,有17家分布在中东(体量合计达4.89万亿美元),且体量超过千亿美元的SWFs便有17家(体量合计达4.64万亿美元)。
可以看出,除挪威、新加坡等外,大部分主权财富基金分布在中东、中国等以出口为主的经济体中,这主要是因为主权财富基金的资金来源很大一部分是外汇储备,也只有那些以商品、资源等出口为主的经济体才能不断积累外汇储备。
二、中东主权财富基金的进一步分析
前文已经指出,和欧洲、亚洲相比,中东地区的主权财富基金最具特色,且体量可观、分布较为均衡,故有必要对中东主权财富基金给予进一步分析。
(一)主要财富基金主要源于中东地区:通过资源商品出口积累巨额财富
目前比较公认的看法是,主权财富基金最先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中东地区,1953年设立的Kuwait Investment Authority被视为第一家主权财富基金。
此后通过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出口,赚取大量外汇之后,逐渐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的中东国家,纷纷设立起主权财富基金。同时,1974年新加坡淡马锡公司成立、1976年阿布扎比投资局成立、1999年伊朗成立石油稳定基金和外汇储备基金、20007年成立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投成立后,主权财富基金作为一类特殊的投资群体开始引起关注。
(二)区域分布:阿联酋为中东王者,沙特、科威特、卡塔尔紧随其后,其它较小
1、根据SWFI披露的信息,目前全球前10大和20大主权财富基金中,中东分别占4家和9家,体量分别达到3.37万亿美元和4.64万亿美元,相当可观。
2、从区域分布上看,中东地区的主权财富基金还是比较基金,17家主权财富基金中有7家位于阿联酋(体量合计2万亿美元)、12家位于海合会成员国(体量合计4.44万亿美元)。故基本可以认为,非海合会成员国的主权财富基金体量相对较小(合计不到4500亿美元),依次分别为土耳其(2793亿美元)、伊朗(1565亿美元)、埃及(120亿美元、以色列(10.1亿美元)和巴勒斯坦(9.57亿美元)。
3、在海合会成员国中,阿联酋的主权财富基金体量占比达到45%,可以说是一枝独秀相较而言,沙特、科威特、卡塔尔、阿曼、巴林等海合会成员国分别仅拥有1只主权财富基金,体量分别为9250亿美元、9235亿美元、5261亿美元、463亿美元和176亿美元,故沙特、科威特、卡塔尔等三个经济体的主权财富基金体量合计达到2.37万亿美元。
综上,基本可以认为,阿联酋是中东主权财富基金的最主要构成,沙特、科威特、卡塔尔仅随其后,阿曼、巴林的主权财富基金相对较小。
(三)主要投资行业和地域分布
1、目前看,在国际上表现比较活跃的海合会成员主权财富管理机构主要有ADIA、KIA、PIF、QIA、Mubadala等排名相对靠前的几家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其它一些主权财富管理机构的投资区域则主要集中在自己国家内部或中东地区。
2、根据各主权财富基金公开披露的信息,其投资区域主要集中于欧美地区,且对发达地区的股票配置较高。以ADIA为例,其投资区域的分布为北美(45-60%)、欧洲(15-30%)、亚洲发达经济体(5-10%)、新兴市场(10-20%),投资品种主要为发达经济体股市(32-42%)、新兴市场股市(7-15%)、政府债券(7-15%)、小盘股市(1-5%)、对冲基金(5-10%)、房地产(5-10%)、私募股权(7-12%)、信用产品(2-7%)、现金(0-10%)、基础设施(2-7%)。
3、由于主权财富管理机构的最重要任务是推动本国经济适度多元化,以减少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的依赖,同时达到为本国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因此其在海外进行投资的行业大多以战略性投资为主。
4、从投资主体的行业分布来看,一般倾向于选择与本国产业结构相关的制造业、公用事业、原材料与必选消费等,并注重加大对新能源、先进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布局。这其中的背景在于,目前部分中东主权财富管理机构的战略方面与碳中和方向保持一致,
例如,PIF便明确其根据《2030年愿景》,通过积极的长期投资、高标准的治理和透明度,推动沙特阿拉伯的经济转型和实现2030年愿景,以确保沙特阿拉伯站在新兴趋势的最前沿。同时,为配合沙特的“30-60”目标,PIF还建立了绿色金融框架,致力于到2030年开发沙特70%的可再生能源目标。
5、有些主权财富管理机构更注重保值增值,如Mumtalakat Holding的投资行业包括金融服务、房地产和旅游、工业、教育、航空、电信、媒体和技术以及汽车等各领域。
三、中东主权财富基金投资中国的情况
(一)由于欧洲、亚洲的主权财富基金在投资区域、行业上已相对较为成熟,能够推动其调整投资策略和方向的可能性相对较低,故近年来市场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中东主权财富基金这个群体上。应该说,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东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区域主要集中于欧美地区,占比高达60%甚至以上,在中国等新兴市场的投资比例并不高。
(二)不过,这个情况似乎正在发生一些积极的变化。公开信息显示,目前ADIA、KIA、Mubadala等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在中国均设立了办事处,PIF于2022年2月在香港亦设立了办事处,这表明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对中国的重视在不断上升。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穆巴达拉投资公司协同国家开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出资100亿美元,用于中国具有重要战略性和商业性的投资项目,在当时颇受市场关注。
(三)目前对中国兴趣比较浓厚的中东主权财富基金以ADIA、KIA和Mubadala等头部中东主权财富基金为代表,相对较为活跃。其中,阿布扎比投资局在2009年获得QFII资格开始进入A股市场,而科威特政府投资局则于2011年底获得QFII资格。
四、当前致力于吸引中东主权财富基金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符合国家战略导向
2023年以来,中国将更多目光放在了中东主权财富基金上,这并非是突发奇想,而是符合国家战略导向,极具战略意义。
1、2018年7月10日,总书记在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便指出“中方支持中国有关金融证券机构同阿拉伯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和管理机构合作”,为中东主权财富基金投资中国提供了机会。
2、2022年12月9日,总书记在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上发表演讲时指出“中方愿同海合会国家开展金融监管合作,成立共同投资联合会,支持双方主权财富基金以多种方式开展合作,研究举办中海产业和投资合作论坛,加强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等领域投资合作,建立双边投资和经济合作工作机制,深化数字货币合作”。
3、202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沙特阿拉伯王国联合声明》提出“沙方欢迎中国企业利用‘2030愿景’在各产业创造的巨大实质性投资机遇在沙投资,中方欢迎沙特主权财富基金和实业资本加大对华投资力度。双方同意鼓励两国投资基金建立伙伴关系”。
4、2024年5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联合声明》同样提出“双方强调应成立中国-阿联酋促进投资合作高级别联合委员会,该委员会的重要性体现在将设立一个对话机制,以开展交流合作,深化和鼓励投资合作,指导两国战略投资”。
(二)有助于填补欧美资金撤出中国留下的缺口
1、主权财富基金是全球资本市场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而体量已超过全球主权财富基金1/3以上的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地位尤为突出,对吸引全球其它资本具有风向标作用。在中国着力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按照目前中东主权财富基金超4万亿美元的静态体量计算,若在中国资产上的配置比例达到5-10%,便可带来2000-4000亿美元的投资增量,相当可观。
与此同时,就全球主权财富管理机构的规模增长情况来看,中东主权财富基金未来仍具有相对稳定的增长空间,必将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中非常重要的力量。
2、随着欧美资本在美国的威压下逐渐偏离中国资产,过去以LP形式躲在幕后、借助欧美GP投资中国的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将有可能走到台前,成为弥补欧美资本留下的缺口。也即,为应对欧美资本远离中国资产的缺口,国有资本以及以中东主权财富基金为代表的海外资本将成为重要力量。
(三)中国资产可以提供相对更高的安全性与确定性
1、在当前地缘政治环境博弈日益剧烈的背景下,风高浪急的外部环境使得海外资本在追求收益性的同时,更加强调安全性与确定性。受“瑞信AT1被完全减记至0”事件影响,包括沙特、卡塔尔等中东经济体在内的瑞信股东已经遭受巨大损失(瑞信的前三大股东分别为Saudi National Bank、QIA、The Olayan Group分别持股9.88%、5.03%和4.93%,均为中东资本),未来海外资本市场亦有可能继续遭受动荡,中国资产由于能够提供相对更高的安全性与确定性,有望逐步提升对中东主权财富基金的吸引力。
2、目前中东主权财富基金虽然加大了对中国资产的配置力度,但规模仍然偏低。未来随着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逐渐由过去的单一经贸关系转向核心投资关系,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对中国资产应会有更大的兴趣。不过需要认识到,当前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对中国资产的布局只是小规模、小范围试水,且重点布局在石化能源上下游产业以及新能源和电动汽车、高端制造、电子通讯,医疗制药等新兴产业,以使中东国家在相关领域始终走在前列。
3、由于中东主权财富基金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意志,其在很大程度上的定位是服务于中东国家的经济适度多元化,减少对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的依赖,因此其在投向上一般会更注重跟随市场热点,并在此基础上强化自身产业链的布局与延伸。
特别是,在中东部分国家《2030年愿景》及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对新能源、电动力汽车、氢能等领域的投资应会保持,而这些领域亦是中国在全力支持的方向,即中东主权财富基金与中国在碳减排、绿色金融、新能源等领域具有较多交织点。
4、从“石油-美元”逐步向“石油-人民币”转换的过程中,通过向中东主权财富基金推介中国资产,有助于为其通过自然资源(石油、天然气)等路径换取的人民币资金寻找出口,提升人民币在中东国家储备中的人民币比例,并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五、当前吸引利用中东主权财富基金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目前的困难和制约因素可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短周期来看,在美元持续加息或利率处于高位的背景下,中国资产相较于欧美等经济体海外资产的吸引力并不高,这是硬伤。
(二)目前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对中国资产的配置虽然力度在加大,但仍属于小规模试水阶段,表明其目前在态度上仍偏审慎。
(三)虽然部分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在中国设立了办事处,但真正在中国进行展业的人员数量并不多,对中国市场的情况并不十分熟悉,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对中国市场投资的深度和广度。
(四)目前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对中国权益市场的投资主要集中于二级市场,一级市场、一级半市场介入的较少。
(五)目前双方之间的交互仍然不够,即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对中国资产的配置力度不够,同时中国资本对中东布局的力度亦偏弱。
(六)中国与中东两大经济体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之间的融合与合作深度仍然不足。
六、结语:吸引利用海湾主权财富基金的具体模式和实施路径
(一)以往中东主权财富基金鲜有直接进行海外投资的案例,其往往是以LP的角色借助欧美GP来间接布局海外,如今以直接投资的角色进入中国等新兴市场,势必需要借助中国团队的力量,为此可以考虑逐步推动中东主权财富基金与中国GP之间的合作,鼓励两国投资基金逐步建立伙伴关系,实现双赢。
(二)在继续推动中东主权财富基金直接投资中国资本市场的同时,还要进一步考虑吸引中东资本进入中国一级、一级半市场,强化中资金融机构与中东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例如,可以考虑借鉴深圳经验,尝试引入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在内地成立私募基金。同时,还可以考虑进一步鼓励中东资本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吸引中东资本与内资、港澳资金融机构联合在内地设立理财子公司、公募基金等管理机构,为中国经济转型引入源头活水。
(三)由于目前中东主权财富机构对中国内地的投资还处于试探摸索阶段,建议可以考虑进一步发挥港澳两地的桥头堡作用,推动港澳两地的政府类投资机构与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开展合作,以投资内地、强化中东主权财富机构的确定性。同时,可以考虑更好发挥港澳连通内地与全球的平台优势,向中东主权财富管理机构推介位于港澳地区的中国资产,实现中国资产在港澳两地与中东主权财富机构对接。
(四)中长期来看,要强化中资金融机构与中东金融机构之间的交互作用,在不断吸引中东资本配置中国资产的同时,还要推动中资背景的各路资本加大对中东地区的投资。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由作者授权本平台发布,若有其他不妥之处的可与小编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