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们介绍了CTA基金尽调和测评的几个关键点,这一期我们介绍一下指数增强策略和中性策略的关注点。
由于是总结性的关注点,所以具体到基金的测评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主要的风险收益指标,特别关注超额夏普、超额回撤、超额胜率、詹森指数、滚动回撤等。
2. 策略类型:T0、中低频策略[基本面(成长、盈利、估值等]因子占多数、高频策略(量价类因子占多数)、策略迭代的过程;
3. 超额来源:
从宏观到微观:仓位控制、行业轮动、选股思路;
从因子大类的角度:量价类因子与基本面因子选股的贡献?是否有另类因子(如新闻舆情数据等、一致预期等)及其贡献?
从选股因子挖掘方法角度:传统的多因子模型方法和机器学习(特征工程)、深度学习(输入-输出)因子的应用?
从择时的角度:短(t0之类)、长(仓位控制?)的贡献?
其他来源:t0、打新、算法交易等、期权等
4、各类因子贡献在时间上的漂移和稳定性?
5、因子挖掘方式(人工智能)?因子数量级?量价格类因子日间日内频率,中低频还是中高频?换手率?
6、构建多因子模型或因子组合的的方法?
深度学习、传统线性模型、收益率加权、主成分、打分法等;
7. 组合构建:将子策略构建成组合策略的方式?根据各子策略的业绩表现赋权,机器学习等方式进行赋权?
8. 对冲工具:IC还是IF,近月还是远月?是否有收益互换等对冲?基差管理方面是否有正向贡献?
9、股票池:300?500?1000?指数成分+被选股票池?全市场选股?跟踪指数的仓位?是否限定选股在跟踪指数的成份内?
10. 风险约束:敞口(市场因子)、行业、风格(因子)等暴露是否进行约束?个股集中度,最大个股的偏离度?个股的风险排查的手段?主要的风险敞口暴露如何?适当的风格暴露具有不错的性价比。
11、 交易特征:持股数量和个股集中度如何?持仓周期及换手倍数。
以上根据作者的经验总结而来,在对以上问题理解之后,可以对跟踪的管理人进行标签化管理,形成跟踪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