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本号2月17日写了一篇【或跃在渊:近期私募策略表现速览】,梳理春节后的市场表现。最近市场火爆,沪深两市交易频频突破万亿,刚好把部分头部私募的上半年业绩做下回顾。
策略类型 | 最近一年收益率均值(%) | 今年以来收益率均值(%) | 近一月收益率均值(%) | 今年以来回撤幅度均值(%) |
量化对冲 | 11.92 | 10.70 | 0.20 | 2.55 |
指数增强 | 28.36 | 26.55 | 4.98 | 10.50 |
主观多头 | 25.51 | 16.37 | 4.81 | 13.29 |
期货趋势 | 22.14 | 23.11 | 1.27 | 4.32 |
期货套利 | 8.13 | 5.17 | 0.29 | 1.67 |
期权策略 | 8.02 | 4.54 | -0.29 | 2.43 |
1)Beta,还是Beta
水大鱼大。
今年上半年各类策略的表现,得益于市场大环境的改善。每一类策略都有其周期性,要敬畏市场,具体可见【策略周期】。
2)主观产品偏好封闭期延长
主观多头产品越来越把产品封闭期延长,很多是封闭3年。对于主观多头的管理人来说,时间太短难以验证其投资理念,分析头部管理人的产品,投资者持有3年大概率是赚钱的。封闭期延长,从另外一个层面也是预防投资者对基金做“高买低卖”的择时操作,保护投资者。关于主观多头产品的更多介绍,可以参阅【时间是玫瑰吗?基于主观多头产品的街头研究】。
3)量化产品偏好指数增强
对于股票量化的管理人来说,由于升贴水的影响,很多偏好发行指数增强的产品。指数增强产品不受升贴水影响,而且可以满仓操作,作为主观多头的有力竞争者,影响不容小觑。关于指数增强产品的更多介绍,可以参阅【私募多头哪家强?指数增强当鲶鱼】。
4)好资产是稀缺品
随着头部效应的加剧,好产品越来越集中到头部管理人,好资产(产品)越发成为稀缺品。信息的通畅、财富管理净值化大趋势,好资产很容易被发现。对优质资产的追逐,将是资产管理行业未来的常态。